2)第四三一章 夏侯兰(三)_恶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身良家子。

  作为统帅关中三军的兵马大都督,在此之前,刘辨更封董为丞相,总领关中大小事务。可是贾诩却觉得,董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和当年在临洮城外地酒肆中一样,怀有赤子之心。

  贾诩觉得很舒心,只这一句话……他觉得这几年的销声匿迹,值了!

  众人客套一番,分别坐下。

  贾诩笑道:“主公当日在大山与曹孟德青梅煮酒,如今已经成为美谈。诩虽足不出户,却也听说了许多流传。两曲短歌行,各有千秋,只怕将来在史书之上,当主公您的才名流传啊。”

  董不禁羞愧!

  那天酒兴甚酣,故而引颈高歌。可唱完之后,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唱的《短歌行》,究竟为谁所做法正点头,轻吟起来:“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此等豪迈雄瑰,非主公何人可以出口。末将时常揣摩,却觉歌中之蕴意悠长,实乃少有的佳作……我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斟美酒,劝龙各一觞……每每吟唱时,末将总觉这血都在沸腾。”

  没有人会怀疑董不过是盗版剽窃。

  不说他早年所做诗歌,普通人没有达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也难以创作出如此雄瑰的诗词。

  在众人眼中,曾独创《凉州词》的董,显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董只能愧而受之……

  王买笑呵呵的说:“主公或许还不知道,数月前北海国举办经筵,评定出当今文坛七位雄才,主公非但名列其中,更为榜首。即便是曹孟德,亦认为他的文才与主公相比,相差甚远。”

  董一口酒喷出来,愕然的看着王买。

  他还真的是不知道这件事,这些时日来,一直躲在河东清闲,除了荆州之战让他上心之外,其余的事情,一概是不闻不问。至于东海郡举办经筵的事情,董也只是听说过而已。

  这一场发生在泰平二年,亦建安六年(即公元201年)的经筵,于士林而言,是一场非常盛大的事情。其发起人,就是有六经博士之称,被誉为三君之首的郑玄郑康成,规模很隆重。

  郑玄出生于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少有学名。与李膺等人交好,被称之为经学大家。

  此人的声誉之隆。在中平元年时,黄巾之乱爆发。黄巾贼过郑玄所居处。全部偃旗息鼓,不敢有丝毫地不敬。黄巾之乱后,郑玄颠簸流离,最后定居在北海国,每日讲学论经,也算安逸。

  不过,也许真的是应了那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

  郑玄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郑益恩,在建安元年时,被孔融举荐为孝廉。出任乐安令。

  本来,这郑益恩是可以赴许昌为郎。

  但因为不忍远离老迈地父亲,所以上疏请居于青州。乐安(今山东东营广饶)是乐安国的治所。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