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练总_续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便便痛快的答应,该提的条件,他也不客气的提。

  比如他言剿匪总办乡勇皆是北岸人,冒离地方,恐生骚乱,现他们在新安庄待得习惯,就不如仍在新安庄一片训练。

  比如训练五百乡勇,耗费极大,北岸各庄人穷地疲,粮饷供应力有不逮,这每月的粮饷,总要县城想办法解决。

  比如五百乡勇虽编立,但军服兵器极为缺乏,还要县尊老父母想想办法。

  比如……

  比……

  高岐凤皱着眉头,他就知道没这么简单,虽粗粗见面,但也感觉面前这秀才虽然年轻,却跟老油条似的,也不知他哪来的阅历。

  放在哪训练倒无所谓,县城这边若开教场,反而费事,以后慢慢腾个营房就是了。

  粮饷方面嘛,可以参照弓兵待遇,每月五钱,每名每年六两的工食银,五百个乡勇,就是每年三千两。

  只是现在物价腾贵,每月几钱银子,也不知能买多少米,更不知眼前这秀才会克扣多少。

  他也听说了,北岸剿灭焦山匪颇有所获,然大部分都被这秀才吞了。

  若乡勇吃不饱穿不暖,也不知介时能不能守城。

  流寇横行让人心惊,睢宁西面各山又匪患严重,高岐凤还希望乡兵到时能去剿一剿。

  军服兵器嘛,要看看库房了。

  设立练总是大事,高岐凤虽在睢宁颇有唯我独尊之意,也必须招来县内几个官员一起商议。

  当下他让一个门子去请县丞刘遵和,主簿郑时新,典史魏崑岗。

  连在堂上坐着的巡检邓升,睢宁就是这五个朝廷命官了。

  当然,以后会加上杨河一个。

  很快,县丞刘遵和,主簿郑时新,典史魏崑岗前来,毕竟都是居在县衙内,各有署廨。

  刘遵和五十多岁,官秩正八品,在睢宁仅次知县之下,县丞中的“丞”,也代表他的尴尬与地位。

  就跟皇帝与丞相之间的矛盾,不可缺乏,又充满明争暗斗,皇帝势弱,他们强势,皇帝强势,他们……

  看刘遵和进来面无表情的样子,就知道这个县丞在睢宁过得并不安乐。

  主簿郑时新年在四十多岁,一个面色白晰的中年人,举止中,以知县高岐凤马首是瞻,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他是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其秩为正九品,主管全县户籍、文书办理事物,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分管,管河防河。

  本来他还兼任练总之职,显然的,这个分管职务如同虚设。

  最后是典史魏崑岗,品秩未入流。

  典史一般掌管缉捕、监狱等职,和典吏虽只差一横,却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典史是官,虽不入流,也是朝廷命官,一县只有一个典史。

  典吏是吏,每县典吏最少十几个,二者地位可谓天差地远。

  杨河看了这魏典史一眼,四十多岁,漫不经心的脸上透着一股狠戾。

  此时典史多是如此,杨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