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五七章 暗战(上)_一品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雱这一手,算得上十分漂亮。//高速更新//此计除了李宪之外,再无任何人参与,已经把露馅危险降到最低了。

  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还是没有瞒过远在洛阳的文彦博。陈恪一开始,以为是王雱身边有文彦博的细作,但是再细想王雱为人缜密,断不会让身边人知道此事的。而且文彦博也不大可能,在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边埋下眼线。

  眼线应该还是在皇帝身边。

  而文彦博会做的事情,恐怕韩琦也会做,是以既然文某人能侦知,韩相公就没道理不知道……

  当陈恪将这件事告诉王雱,惊得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陈恪也不说‘当初我就劝你,这样不行’之类的屁话,而是冷静道:“好在你也没有把柄,落在他们手里,不担心他们会在官家面前嚼舌根。所以这一局,还是我们赢了,而且完胜。”

  “嗯……”王雱缓缓点头,叹气道:“可韩相公知道了……”

  “已经到了这一步,被他们知道了也不怕。难道他们会因为我们规规矩矩,就也对我们规规矩矩?”

  “也是,中枢两进两出,他们肯定惊呆了。”王雱的神色这才好转,点点头道:“一旦缓过神来,必然要凶猛反扑。”

  “是啊。”陈恪面色凝重道:“官家承诺,今年会定下太子。下一步,必然不死不休了。”

  “谁怕谁。”王雱的脸上,浮现出惯有的傲气道:“如今我们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呵呵……”陈恪也笑起来,但心情绝不轻松,他实在不知道,这支由新学党、在野派和嘉佑学社联合起来的杂牌军,到底能不能和赵宗实的正规军对抗。

  激烈的斗争不知何时开始,秘阁考试却迫在眉睫了。

  秘阁试六论是制科试最关键的环节。关系到能否参加最后的崇政殿御试,同时也是制科考试中最难的一环。首先,阁试六论的出题范围极其广泛。以九经、兼经、正史为主,旁及武经七书、《国语》及诸子。正文之外,群经亦兼取注疏。

  这不仅要求应试者知识面极其广泛。而且对这些知识要烂熟于胸;还要求应试者文理俱佳,才有可能过关。是以时人都以秘阁六论为最难,把阁试称为‘过阁’。阁试之烦、难,正是中式者凤毛麟角的原因所在。

  为了应付这漫无范围、又无所不问的烦难阁试,苏轼兄弟才会授官未赴,专心准备。

  考试前一日,六名考官各出一题。陈恪虽为同考官,但这种级别的考试,考官的阵容吓死人,还轮不到他出题。

  参知政事欧阳修所出论题为《王者不治夷狄》。出自《春秋公羊传》何休注;

  参知政事王珪所出论题为《既醉备万福》,出自《诗经.大雅.生民》郑玄笺;

  枢密副使吴奎所出论题为,《礼义信足以成德》,出自《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