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忧_楚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吏的圣旨之后,随李普等人进入内堂,在等卫甄等人知情识趣的告辞离开之后,他才将话题转到叙州商船进入扬州的事情上。

  此时堂上除了李普、陈如意外,也就周元、文瑞临以及李秀在一旁作陪。

  陈如意也是出身晚红楼及信昌侯府,对周元、文瑞临与李普的亲信关系了如指掌。

  杨元溥在收复金陵后继承大位,周元得授工部侍郎,文瑞临虽然是从马氏投奔过来的降吏,但削藩战事后献策、立下大功,早就有资格授以官职。

  不过文瑞临一直都没有出仕,始终以宾客身份留在李普的身边。

  听过陈如意的话之后,李普才晓得陛下遣他过来的真正用意,并非是想着嘉勉诸将吏,实是对叙州与淮东勾结一事充满担心。

  只是所谓的圣旨也好,秘旨也好,宫里都是需要存档的,有些不方便直接说的话,问的问题,便需要有人能居中传递。

  就有陈如意渡江跑这一趟。

  李普前几天便知道叙州商船泊入扬州之事,也确定这毫无疑问代表着叙州与淮东在某种程度上进行合作了,也代表着叙州与淮东将联手对抗朝廷所施加的压力。

  不过,在李普的心目里,韩谦始终是一个有心机、有手段的野心之辈,因此韩谦与淮东勾结,他并没有觉得有太大的意外。

  目前收复巢州在际,在收复巢州之后,淮东、叙州所共同面临的形势,使得他们有摒弃前嫌、携手勾结的动机。

  信王杨元演是有些刚愎自用,但在韩谦率赤山军异样崛起之前,谁敢说能挡住刚愎自用的杨元演的兵锋?

  杨元演绝对、绝对不会是一个蠢货。

  至于韩谦与淮东会不会暗中跟安宁宫叛军及梁国勾结,他们也讨论过,但文瑞临觉得这种可能性极低。

  韩道勋的死充满很多曲折,但在民众以及中低级将吏士绅的眼里,徐后及安宁宫才是刑杀韩道勋的真正罪魁祸首。

  韩谦从蜀国逃回叙州,便借守孝之名不去岳阳赴任,因此得以继任叙州刺史,形成在叙州父死子继的既成事实;之后在金陵事变后期,又借守孝之名拒议与王珺的婚事、不告而离开繁昌。

  这个过程里,韩谦多次是以守孝道的名义行事,他倘若不想身败名裂,就不可能与安宁宫叛军直接勾结到一起。

  至少在走到山穷水尽之前,文瑞临断定韩谦不会与安宁宫勾结。

  而至于韩道勋受暴刑而死,有王文谦使计的缘故,但毕竟是间接的,并且公众以及绝大多数的中低级官员都不知道内幕,所以韩谦与淮东暗中勾结,是不会受到什么非议的。

  此时大楚内患外忧不断,叙州与淮东联手,便能叫朝廷投鼠忌器,也没有必要再去勾结安宁宫叛军或梁军。

  再说了,真要勾结梁军,等到梁军吞并楚国之后,会容忍信王杨元演割据淮东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