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四章 2阿秒_星空之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径联系在了一起。

  他已经确认,量子纠缠效应之中,两颗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其相互影响对方状态的速度是存在上限的。但他无法知道这个上限究竟是多少。

  是光速的一万倍?一亿倍?还是一万亿倍?

  他不知道。

  但他可以确认一点,这个速度,与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简单来说,两者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量子纠缠速度是无限的,那么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就是无限的。如果量子纠缠速度是光速的一万倍,那么一万这个数字再乘以某个系数,其最终结果便是不可观测宇宙的半径是可观测宇宙半径的倍数。

  而,量子纠缠的速度是可以测量的。

  人们当然没有能力去测量量子纠缠的准确速度,就像人们无法测量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一样。但人们有能力去确定它的下限,也即,人们可以知道,量子纠缠的速度一定在某个速度之上。

  人们所建造的设备观测精度越高,便越可能提高这个下限。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知道不可观测宇宙半径至少是可观测宇宙半径的多少倍。

  如果观测精度足够高,而在这个观测精度之下,仍旧得出了量子纠缠速度至少是光速的某个足够大的倍数,那么,人们就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仍旧无法确定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但不可观测宇宙至少是可观测宇宙半径的一千万亿倍以上。如此一来,人们就可以十分有把握的说,在统一宇宙模型之中,外部设计者在理论上也完全有能力设计出人类的可观测宇宙,如此一来,多层嵌套宇宙模型便可以弃之不用了。因为统一宇宙模型比它更简洁,更完美,具备更高的可信度。

  当然,最终的实验观测结果得出的结论,如果确定了量子纠缠的速度并不够快的话,便会彻底否定统一宇宙模型。而统一宇宙模型如果被否定了的话,多层嵌套宇宙模型便会被再一次证明正确性。

  原因很简单,既然本宇宙之内不存在理论上具备设计、建造人类可观测宇宙的可能性,那么就只能是上一层宇宙了。

  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也可以算作是一个排除法。排除了本宇宙,就只剩下了上一层宇宙。

  但具体结果究竟如何,此刻还没有人可以确定。一切都要看最终的实验观测结果。

  许正华的思路再一次引起了轰动。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过,不可观测宇宙的大小,竟然还可以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确定下限。更为关键的是,许正华竟然拿出了一整套逻辑严密的数学与物理证明,验证了这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通过了众多科研学者的评测。

  那么接下来便是工程层面的事情了。

  想要提高此次试验的精度,需要在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其一当然是尽可能提升计时器与观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