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四章 市舶司的种种_醉卧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将世家豪族连根拔起的根本原因之一。

  既然官家已经拍板。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虽然只是在江宁试点。但朝廷的大佬们都很清楚。只要这事儿办漂亮。试点自然会推广开來。

  到时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朝廷就不用寅吃卯粮。财政支出也不会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朝廷有钱了。官家自然就开心了。

  莫看市舶司只是试点。但这个衙门可是千金难买的重头。江南世家纷纷发动朝堂上的能量。极力争取市舶司的人选配置问題。

  这个人选自是至关重要。官家也是考虑良多。这就是为何前面说世家豪族目光长远的原因了。

  因为苏三句的兄长苏瑜。这个已经沦为苏府大总管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市舶司的组建人员名单之中。

  苏瑜与赵文裴刘质等人都是进士出身。对于每次科举只取两三百人的大焱朝廷而言。这样的人物毫无疑问是可堪大用的人才。只是大焱许多进士都沒能够官运长久。这就是大焱官制的问題了。

  即便如此。苏瑜和赵文裴等人在杭州的所作所为。都进入了朝廷考察的视野之中。

  当然了。市舶司是官家拍板的。人选上自然也要以官家的意见为主。而促使官家做出这种决定的。显然不是朝廷上的文武百官。

  这些官员背后都站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巴不得整个市舶司都揽入手中。又怎么可能插入苏瑜这几个新丁。

  官家甚至连苏瑜是谁都不知道。自然不可能自己查阅浩繁如烟的官员档案。从中慧眼识珠将苏瑜给挑出來。

  之所以选择苏瑜。是太尉高俅的举荐。当然了高俅的意思。自然就是高慕侠的意思。

  而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朝堂百官站出來提出异议之时。却有人站出來为苏瑜说话。

  站出來说话的人不是朝廷官员。说话分量却极其重要。因为那是越王赵汉青的儿子赵文瑄。以及吴王之子赵汇端。

  这两个都是毛头小子。刚刚抵达东京面圣不久。为何能够参与朝廷议论。他们又沒有实权在身。妄议朝政可是犯大忌的。

  那是因为他们即将要总揽市舶司的大权。自然有权挑选一些自己中意的官员來协助自己办差。

  沒错。除了越王和吴王的儿子。还有一直留在东京不之藩地的秦王之子也在名单之中。

  这件事说起來也是让人郁闷气结。早先文武百官整日聒噪。奏折雪片一般飞。纷纷奏请官家过继宗王之子为储君。以固国本。官家对此早已心生不满。

  赵劼虽然四十多了。但保养得很好。平日里修身养性。极少发怒。也沒什么大病大痛。春秋正盛。宠幸后宫也沒什么大问題。早几个月还有个贵人怀上了龙种。可惜御医看过。应该是公主。而非龙子。

  赵劼已经连续生了七八个女儿。却一直沒有儿子。国家的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