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3章 童言可贵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罚,也就是王宁安面子够大,不只是赵祯买账,曹皇后看在兄弟的份上,也不敢无视王宁安的要求。

  就这样,小太子被叫了过来,随着来的还有狗牙儿和小彘。

  两个粉嫩嫩的小娃娃,十分招人稀罕。

  看到了他们,气氛轻松了许多,赵祯更是把狗牙儿抱在了怀里。

  “你怎么好几天都没来宫里听课,他们说你病了,是不是真的?”

  狗牙儿连忙点头,说着还握着小肚子,哎呦哎呦的叫,弄得赵祯和曹皇后捧腹大笑。

  正在此时,有小太监搀扶着一个老者来了,在老者的身旁,还有次相文彦博,御史赵卞,后面则是跟着程颐程颢兄弟。

  王宁安扫了一眼,最前面的老头就是龙昌期,武陵先生了!

  此老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眉毛胡须全都白了,但是精神头很不错,腰板不塌,据说每年还能读书写作,此次他进京,带来的著作就有几十种之多。

  恰逢各地才子云集,就连苏轼都跑去拜见龙昌期,渴望得到老先生的指点。

  其实在后世有个误区,课本里面选了太多诗词,弄得人们只知道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相比之下,就连二程和朱熹,乃至王阳明的份量都轻了许多……这显然是个错误。

  李杜之流,固然有才华,可是仅凭着诗词,充其量是个才子而已,没人用他们,那也是活该!

  在古代真正值钱的是大儒!鸿儒!

  能著书立说,解释经典!

  孔夫子,孟夫子,说了那么多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互相矛盾的,要怎么理解,微言大义,到底指哪个方向……这些都要靠着大儒诠释。

  简单说,大儒就是学术权威,就是掌握真理的人!

  就想龙昌期一般,奋斗了一辈子,著作等身,一把年纪,还跑到京城给太子讲书,图的是什么?无非是得到承认,从而一举垄断学术,成为继董仲舒之后,又一个儒门的圣人!

  老头颤颤巍巍,给赵祯行礼,八十多的人,赵祯十分客气,让人赐坐。

  见到龙昌期出现,小太子不由得往后退了两步,靠在王宁安的腿上,显得十分紧张。

  王宁安微微一笑,“对面的老朽可是龙昌期吗?”

  龙老头的寿眉挑了挑,显然很不高兴,皇帝都那么客气,你小子算个什么东西,敢直呼其名!

  “正是老夫,小后生,你又是何人?”

  “在下可没有什么名气,和老先生一样,都是白丁!”

  这句话可透着玄机,龙昌期早年出家为僧,后来苦心向学,博览群书,但是他终究根基不牢,且吸收了许多释教观念,提出的主张偏僻乖张,并不为当世名家所看重。

  比如欧阳修就点评过天下鸿儒,醉翁对龙昌期是颇不以为然。

  王宁安这话等于告诉龙昌期,摆正自己的身份,别以为你胡子一把,就了不起了。

  龙老头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