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十六节 观感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并没有简单地驱逐了事,而是下令给这些士兵上文化课。

  “十以内的数字至少都认识了一半了吧。”任堂答道,这些投军的丁壮当然没有进行军事训练,人数又数以千计,邓名没有那么多资源去教授他们文化知识,所以他们识字的进度很慢。

  “嗯,等他们认识所有数字和百、千、万后,再教他们认识石、斤、两、钱、分,然后就可以让他们走了。”

  “遵命。”任堂对这个命令很满意,作为一个江西人,他很高兴邓名能够善待江西百姓——任堂这个士人同样没有把不从事生产的商人放在心上,而邓名也很小心地把统购统销这件事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把这些人留在军营中,供给他们饮食当然也是一笔支出,不过邓名暂时还承担得起这笔负担,目前所有支出都是出自九江的库房。以往起义军喜欢开仓放粮,用来收揽民心,向百姓说明义军是平民的朋友而非敌人,而且这也是招揽丁壮的有效手段,很多穷人就是因为能在军中吃饱饭这个希望而投军的。

  根据袁宗第、刘体纯等人的描述,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收买人心的方法,以李自成在洛阳开仓放粮为例。听说此事后,洛阳周围府县的百姓扶老携幼而来,见到仓库里小山一般的粮食后,这些远途而来的百姓拼命地往口袋里装,直到他们再也无法背动为止。离开仓库没有多久,百姓就会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把这么多粮食运出城,于是就开始抛弃其中的一部分粮食,勉强把剩下的背出洛阳——又走不动了,只好再忍痛扔下一些,挣扎着又走出数里——再次停下抛弃部分粮食……为了返回家乡,来取粮的百姓抛弃的粮食高达他们从洛阳仓库中取走的七成,当时洛阳周围道路两边,地面上都是白花花的粮食,这都是袁宗第和刘体纯亲眼所见,在河南因为灾害和官府的横征暴敛而陷入全省饥荒的崇祯年间,这实在是令人心痛至极的巨大浪费。

  这次在九江邓名就改变了一些方法,他知道很多来投军的人就是为了吃饭,这些人邓名愿意为他们提供足以糊口的每日口粮,交换条件就是在明军这里学会简单的数字和计量单位。

  如果允许百姓自己从仓库里背粮食走,不但会被周围缙绅视为流寇作风,就是对百姓的宣传效果也很值得怀疑;而邓名提供给一个丁壮十几天的口粮,并不会比一个丁壮使出吃奶的气力从仓库中能拿走的粮食更多,也不用担心被浪费抛弃。这些人在明军军营中要呆上十几天,对明军的好感肯定也会高于简单进仓库搬一趟粮食强,这些简单的数字和度量单位也肯定会被他们经常用到,而每当他们用这些技能时,就会记起这是明军给他们益处。

  任堂的主要工作是募兵、甄别和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