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国十大国君排名_历史很有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前304年,年满22岁的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自处理决策国事。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当时被称为四贵的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权,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昭王听从魏人范睢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干政权,驱逐四贵,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去世,享年75岁。

  第6:赵武灵王※赵雍——推行胡服骑射,灭亡中山国。

  赵武灵王赵雍(前340年~前295年),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国君,赵肃侯赵语之子。

  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在赵国鼎盛的时候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他被包围达三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终年45岁。死后大臣追谥“武灵”,后人尊称赵武灵王,从他奠定赵国强盛之后赵国君主正式称王。

  赵武灵王被梁启超称为“黄帝之后的第一伟人”。

  第5:秦武王※嬴荡——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

  秦武王嬴荡(前329年~前307年),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七代国君,秦惠文王嬴驷之子。

  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联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纹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享年23岁。

  第4:魏武侯※魏击——四方征伐,战果颇丰,称霸中原。

  魏武侯魏击(?~前371年),魏文侯魏斯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