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八章 光光种田忙_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造水源呗,不是可以打水井吗?”

  这个朝代里已经有了井车了,井车是由辘轳发展而来的,古代从深井中提水进行灌溉的工具,约产生于隋唐时代。

  用畜力或人力拉动,盛水水斗连续上升,绕过大轮,倾泻于水簸箕,再流入田地中,然后空水斗下降,如此周而复始。

  像后世里唐文献《太平广记》卷二五0引《启颜录.邓玄挺》就有记录:“唐邓玄挺入寺行香,与诸僧诣园,观植蔬。

  见水车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乃曰:‘法师等自踢此车,当大辛苦。’答曰:‘遗家人挽之。’”

  而唐刘禹锡《何处春深好》诗中:“分畦十字水,接树两般花。栉比载篱槿,咿哑转井车。”

  里面不仅提到井车,还描写了井车运转的声音。

  在这里井车运用的也挺多的,像大柳村的村中心就有一口大井,上面就有一个井车,一般用来提水取水方便省力。

  韩得平讶异无比:“打水井灌溉旱地,那水不都流走了,是积不到水的,除非四周都围上田埂。”

  光光给韩得平投去了赞同的眼神“不错,打上埂防把土地根部浸透淋湿,还需要大量的农家肥,是耕种小麦的几倍。这才能够保证旱稻的出产率。”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很复杂麻烦的,光光先是找人在葡萄园旁边的土地上每隔十亩打了一口水井,又找人制作安装了井车。

  找木匠用粗大的竹子做了简易的代替水管,这就省去了人工往地里挑水的麻烦。

  找了庄稼把式们培田埂,碎土保证土地底部能被井水浸透湿润,泡至泥土松软有沙泥,然后是追大量的农家肥。

  到了五月,就找一批人工开始来给泡好的土地插秧。

  不是说插完了秧就完事了,在普通农民的观念里种了麦子,等出了苗就不需要管理了,所以古时的粮食大米出产率都很低下。

  旱稻更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在孕穗期,抽穗期,杨花期都需要灌溉,还要踢出杂草的生长和防治虫害。

  光光就想出了用放养鸭子的方法来去除稻田里的虫子。

  于是大柳村就出现了这么一幕,庄园里的人每天早上都会把成千上万只的鸭子赶入稻田里吃虫,好不壮观。

  由于最近天气炎热,光光即使是戴着草帽,还是被晒的皮肤通红。

  父女俩回到家里,林氏指挥着人端来在水井里冰镇好的西瓜,一边埋怨闺女:“你说说你,一天到晚的泡在田里,像你那么大的姑娘,人家都是在家里绣花描红的,你也不怕晒黑了皮肤。”

  见闺女没事人一样,并不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林氏生气的戳了戳她的额头:“你又不是男娃子,整天捣鼓种地,将来能有啥大出息,都要被你给气死了。”

  光光吐了吐舌头,没有反驳林氏的话。

  因为在落后的古代,女子就是要嫁人相夫教子,贤惠大方,这就算是成功。

  而男子科举成名,光宗耀祖也算是成功。

  至于种地,好吧,那是底层老百姓该过的日子。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