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一章 存在的伪史_我刚编的论文竟然成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墓室内部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陵墓中的宝物也早被洗劫一空。只不过盗墓贼在偷盗完之后又将盗洞给补上了,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导致专家并未发现。

  毕竟花费了他们很多的心血。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考古工作者气不过,就对着石墙踢了一脚,结果万万没想到石墙却忽然塌了。

  然而面前的场景却让在场的考古专家惊呆了,因为石墙后竟然还有一个密室,里面有很多珍贵的陪葬品,金器、玉器、陶器应有尽有......

  一切可以说是命运的安排了。

  景区的人不少,大部分都是外地的游客带着孩子来玩。

  里面有许多特产店......

  两人还想要买一些,罗静云直接告诉两人不要买,到时候送给他们一些更好的纪念品。

  林辰对这个景区“刮目相看”。

  特产店旁边有家酒店,三层高,其中第二层竟然是足疗店。

  他还是第一次在景区看到这样的情况。

  林辰等人差不多在宁夏花费了五天左右,就结束了这段旅程。

  返回到学校之后,他就开始整理自己的第一篇西夏学论文。

  学界一致认为西夏历史上存在“蕃礼汉礼之争”。

  林辰认为是受了《西夏书事》里几条伪史料的误导。

  《西夏书事》是清代吴广成的著作。

  其中,有四段文字是值得怀疑的地方。

  文中指出,西夏建国之初就有人反对中原式的礼仪教化,而且反对者是西夏重臣、西夏文字的设计者野利仁荣。

  “一王之兴,必有一代之制。议者咸谓化民成俗,道在用夏变夷,说殆非也......,可以制中国、御戎夷,岂斤斤言礼言义可敌哉?”

  然而,这一点与李元昊建国前的认识相同,似乎,没有必要作为反对意见再次提出来。

  《西夏书事》卷三一又说,崇宗乾顺时代有两位大臣对是否行“汉礼”表达了对立的意见,矛盾的集中点在于是否应该重视学校教育,特别是汉学教育。

  肯定的一方据说是御史中丞薛元礼。

  否定的一方据说是御史大夫谋宁克任。

  《西夏书事》卷三六说,时间最晚的一次争论发生在仁宗仁孝朝早期,提出意见的是当时后族的代表人物、汉族权臣任得敬,他的意见针对“养士”政策,但是没有得到仁宗的理睬。

  此前学界认为以上四段文字表明“蕃礼汉礼之争”从西夏建国之始持续了百余年,直到仁宗皇帝亲政方告结束。

  可是,他们的争辩就存在根本性错误。

  林辰认为,《西夏书事》里的这四段文字极有可能是吴广成个人的编造,不应该作为真正的史料看待。

  他的怀疑并不是无根据的。

  大致可分为三个。

  首先,存世汉文史籍和20世纪出土的西夏文献里都没有大臣直接给皇帝上疏的记录。

  四个人都上疏了,这一点值得怀疑。

  第二,他们上书的四段文字的遣词造句符合宋代奏章习惯,里面的几个骈句也写得相当规整,然而有些迹象令人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

  在这里面提到几个词语出现的时候,西夏国已经灭亡了......

  ps:求月票。

  是过年的原因吗,这两天的追读直接少了200人,或是大家不喜欢西夏这段剧情......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