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七章 被打开的新世纪_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王大鹤的回信送到赵亮手中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事儿稳了。

  不久后的八月里,赵家、大赵庄、梁家学堂里就会多出四到五名秀才相公了。

  这个数字是飞卢跟王大鹤掰扯了好几天才谈下的数额。

  之前赵亮开口要了十个名额,这数额真的太大了。

  整个陈州府也才四十个秀才,赵亮张口就要十个,这怎么能行?

  然后掰扯了一通,飞卢与王大鹤是逐一而论,寸土必争,最终谈下了这个数字。

  说真的这是略低于赵亮的心理预期的,他觉得十个没可能,六七个还是可以的,谁能想到王大鹤怎么能砍价呢。

  “行了,四五个就四五个吧。”反正明年还有恩科呢。

  乾隆四十五年,那不只是乾隆五下江南的年份,更会加恩科的,因为那年是他的七十整寿。

  所以,到了明年,院试、乡试、会试,那都会加恩科。

  到时候河南学政也要换人了,那他再做准备就是。

  赵亮的心里根本就没把王大鹤这人放在眼中,区区一个清流,虚名不错,可真正的权位他这辈子是甭想了,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这种人先天上就是他的敌人。

  不管是日后和珅脱变成贪官之后,还是赵亮起兵灭清,要彻底改动中国社会格局的时候,如王大鹤这种清流名士,那注定跟他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

  “那就说说严福和戈源……”

  手指头敲打着扶手,赵亮接着问道。

  赵辉的等人的院试是一个事儿,何志辉他们的乡试就又是另一个事。

  飞卢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眼起点。

  他此前去开封府只顾着跟王大鹤‘交谈甚欢’呢,这严福和戈源就是起点在负责了。

  京城前不久才传来的消息,今秋中原乡试的正副考官,即是严福与戈源二人。

  这俩人一个是翰林院编修(严福),一个是监察御史(戈源),都是芝麻大的小屁官(正七品),可是端的清贵。

  “大爷,以我之见这严福更为可行。”

  起点斟酌着说话。

  “其人出身洞庭东山安仁里,地处吴中,亦算是书香门第。其祖上早在前明时候就已经发迹。可在入清之后,严家除了在康熙六年时出了一武进士外,至今百年光景也才出了他一个进士。”

  尤其悲催的是,乾隆四十年的乙未科,严福明明就是会试时的第一名,到了殿试时候却只得了一个二甲的第五名。

  虽然那夺取了状元的吴锡龄翰林没做满一年,就病亡了。

  但起点觉得这严福的功名利禄之心必然高炙。

  因为严家百年光阴所凝聚的期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如果能在殿试中一遭夺魁,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严福肩膀上的压力可能还会小一点,一个状元及第已经足够他回报家族的了。可偏偏殿试上除了岔子,会试的第一名,殿试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