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第三十七章_将军长命百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的官职,主管刑御与断案,编写修改国法也需要参考廷尉的意见,为九卿之一。

  在当初军粮一案之中,皇帝表现出了极为强硬的作风和态度,参与此次事件近一千人,有五百多人斩首,数十人诛全族,甚至没等到秋冬行刑的好时节。

  所有罪人分了三批才砍完,皇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北伐是他不可触碰的底线,北伐的将士是他的眼珠子,谁碰他眼珠子,他杀谁全家。

  血腥味在长安城飘了几天,就连刚刚当上丞相的刘大人心里也有点发虚,他还发现了一件事,皇帝似乎不怎么待见他。

  越云帝以及之前的丞相,可是很受皇帝尊重的,如果丞相要走,皇帝还得出门送一下。这些虚礼也就罢了……不!刘丞相所重视的,就是这份虚礼。

  但更严重的是,在政事上,皇帝偶尔会问他意见,但从来没有采取过他的建议!他感觉非常无助,甚至有点惶恐,是皇帝在针对他?还是自己确实从未提出过合适的建议?

  刘丞相几乎可以感受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正在逐步消失。

  而今天早上,他得到了一份来自武昌郡的急报,刘丞相不敢耽误,连忙进宫面圣。

  刘丞相拿着一份奏章,语气急迫地说:“陛下,武昌郡急报!”

  周镇偊:“说。”

  “今年武昌郡连降大雨半个月,汛期提前,南江决堤。”刘丞相艰难地说。

  周镇偊心里一跳,霍屹离开之前还说过,武昌郡每年六月汛期来临,都有洪涝灾害发生,必须留钱在国库中应对这些事。

  但现在才五月,霍屹离开了两个月。

  “把张大司农叫来。”周镇偊吩咐了一句,随后问道:“武昌郡如今损失如何,多少房屋倒塌,多少百姓失踪,武昌郡郡守是怎么应对的?”

  刘丞相把手里的奏章交上来,周镇偊匆匆翻阅起来,这封奏章,正是武昌郡郡守呈交上来的。

  这是一次五十年难遇的大洪灾,武昌郡郡守已经竭尽全力修坝分流,但无济于事。凶猛的洪水冲垮了百姓的房屋,无数人被淹没在暴怒的江水之中,郡守不仅要组织修坝,还要安排救援流民,分粮住宿,安抚民心等,整篇奏章上只写了一件事。

  求救。

  既求粮食,也求青壮力,求朝廷派人帮忙。

  奏章之上的笔迹急促极了,几行冰冷的数字让皇帝头皮发麻,他手指敲打着桌子,仿佛透过这安稳豪华的紫微宫,看到了遥远武昌郡无数百姓的哭喊与波涛汹涌的江水。

  天灾人祸。

  北边的匈奴他可以派兵出征,将匈奴彻底赶走,但武昌郡的洪涝,蜀郡的地动之患,西北的干旱……都是人力不能彻底解决的事,只能等灾害降临,再着手解决。

  刘丞相专程来报告此事,是希望这件事能交给他来办。

  赈灾一事,虽然麻烦,但大有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