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三章:元宵前奏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参观稷下教学情况已经过了三天。

  司匡受到孔武元宵节游玩的启发,回到稷下学里之后,就整日待在屋子里,研究关于元宵节的东西。

  根据营销原则,一个合格的商人,每逢节假日,都应该推出一些稀有的活动,倒逼顾客掏钱。

  对于消费者来说:过节=花钱。

  对于商人来说:过节=赚大钱。

  在营销观念匮乏的西汉时期,只要拿出一丢丢后世的营销手段,就可以敛财众多。

  鉴于节日当天临淄城内会张灯结彩,司匡决定把重心放在“灯”的上面。

  给大汉人灌输一个——无灯谜不元宵——的理念。

  凭借猜灯谜这个活动,把稷下学里的名头,传播到大汉全境。

  ------

  司匡面带汗珠,跪坐在屋内。

  提着笔,在手中纤细翠绿的修长竹片上,用工整的字体,写下一个全新的灯谜。

  最后一笔完成,

  他放下竹片,喘了一口气。

  用左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把目光放在案几上。

  经过几天的奋斗,案几上摆放的灯谜竹片,已经超过了一百个。

  这里面:

  有的是传统的灯谜。

  有的是知识问答。

  还有的是脑筋急转弯。

  用笔沾了沾笔洗中的清水,去除上面的墨汁后。

  轻轻地,放在小山形状的笔架上。

  胳膊向外伸直,伸了个舒坦的懒腰。

  随后,用清脆的声音,喊了一声。

  “来人。”

  门外一个从流民中挑选出来,衣服上打满了补丁,鞋子破烂的侍卫听到了呼唤,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停住。

  在距离案几三米之外拱手而拜。

  “司公。”

  司匡看着来人,笑着,“袁丁,之前安排下去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了?”

  “司公,都统计完了。”

  袁丁虽然低着头,但神色依旧毕恭毕敬。

  右手伸进袖口。

  从宽大的袖子中掏出来一卷竹简。

  弯着腰,快步走上前。

  呈上。

  司匡接过竹简。

  随手拆开上面捆绑的绳子。

  手轻微一抖。

  展开。

  感受着左右两端竹片的硬度,从右往左,阅读上面庞大的数据。

  截至元光五年正月十一。

  稷下学里共计招收流民一千一百二十三户,合计三千两百五十七人。

  五十岁以上,共计五百零九人。

  其中男性四百一十三,女性九十六人。

  十五岁之上,五十岁之下流民共计两千九百零一人。

  其中男性流民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女性流民八百六十三人。

  十五岁之下孩童共计三百五十六人。

  其中男孩两百一十九,女孩一百三十七人。

  “没想到这么快就三千多人了。”

  “全都是儒家弟子四处奔走宣传的功劳。”袁丁退回原来的位置,低着头,令人看不到表情,言辞恳切,“绝大多数流民都是在儒家救济粮地支撑下,来到此地。也有小部分流民是在中途从贩夫走卒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