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章 盾牌_续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砍,不能划。

  杨河挂了一把马刀在马鞍的左前方,他的斩马刀其实也可当马刀用,但在马上使用还是略显沉重了些,不若使用专业的马刀,待可能遇到身披铁甲的敌人再说。

  别的两把马刀他不动,也不打算分配给伍中各人,用这种轻灵的马刀在地上搏战,还不如使用普通的腰刀。

  他还看了那把缴获的腰刀,从匪徒刀盾手处所得,跟从军痞手中缴获的那三把腰刀差不了多少,一战下来,上面都有明显的豁口,需要用磨刀石磨过。

  最后那三杆长矛,仿军中制式,长有一丈,矛头形如鸭嘴,一般的熟铁打制,杨河打算这把缴获的腰刀给韩官儿使用,三杆长矛一样分配下去。

  众人围着这堆缴获兴奋议论,杨大臣还拿件红色的披风左看右看。

  说是披风,更类斗篷,上面有着帽兜,围领处厚厚的羊毛,在这初冬时显得颇为保暖,却是从那头戴蓝色折上巾的马贼处缴获来。

  他还抓顶红缨毡帽看来看去,显然在考虑要不要换帽子。

  杨大臣其实更喜欢红缨毡帽,但他头上的红笠军帽刷有桐油,具有强大的防雨防水能力,却是这红缨毡帽不能比,想想还是算了。

  杨河也看了看这两顶帽子,红缨毡帽本为宋朝军用,流传下来在民间比较流行,不过军用为红,且刷上桐油或生漆,民用为白,一般也没有刷漆上油。

  看着这堆缴获,杨河想了想,还是让严德政负责管理担挑内中军用器械,如刀枪棍棒之类,这些不能一直都压在赵中举等人身上。

  严德政原来除教习孩童,平时还领几个老弱随孙招弟等人一起采集,现在伍中妇女越多,一些军用的器械也多起来,还是让他来管理这部分为好。

  他们能力不如青壮,但带一些老弱充当辎重兵还是可以的。

  严德政连忙领命,他浑家孙招弟在旁看得高兴,她一直认为丈夫跟自己出去采集没有出息,最理想的就是他专门负责教习孩童,别的事情不要干。

  这显然不可能,退而求其次,管理负责一些军用物资也好。

  杨河决定这些物资先收起来,等进了废庄后再分发奖励。

  现在伍中也算分工明确,赵中举与严德政负责了军民两类后勤,当然,杨大臣掌管律法军纪,核定收获,伍中任何物资都有盘点监督的权力。

  ……

  三天后,杨河离开这片地方,带领众人再次上路。

  众人离开时,形象也有了一些变化,就是每人都配了一面盾牌。

  盾牌样式简单,有方有圆,有大有小,都是普通的木板材料。

  那天救治好伤员后,杨河吩咐安葬死者,然后他们进入前面废庄,进行了大搜索,从很多废宅处找来木板门窗,制作了大量盾牌。

  杨河仔细考虑后,敲定了两种盾牌。

  一是妇孺老弱用的大木盾,盾牌颇大,可以有效防护全身。

  这盾牌除了内中握把外,还配有绳子挎带,挎绳可调长短,行军时将盾牌背在身上,并将活绳抽紧,可使盾牌在身后不会摇晃。

  遇敌将活绳松开,就可移举起盾牌护身。

  一种是圆盾,给青壮使用,同样有挎带活绳,可背可持。

  考虑到作战需要,圆盾除了内中握把,还设有两处环套,使用时将圆盾套在左手臂上,可减少举握盾牌的力道难度。

  这种可以背,又可以调节背绳长短的盾牌引起众难民的好奇。

  此时盾牌多用手持,就是骑兵用的盾牌,也多是挂在马鞍上,这种盾牌防箭同时,还不妨碍双手使用弓箭、长矛、棍棒,非常便利,让很多青壮爱不释手。

  其实这些盾牌都非常粗糙简陋,大多是一块木板,背的挎带也是废弃麻绳布料制成,不过杨河并不要求这些盾牌有多好,只需挡住普通弓箭的抛射直射便可,一般木板材料就可满足需求。

  所以在这三天内,众人做的盾牌基本人手一面,连每个妇女都有。

  有了盾牌,众人也安心了许多,下次再遇到马贼抛射箭矢,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三天时间众人还清洗制作了许多绷带,韩大侠带人找了很多草药,下次再有人受伤,就从容多了。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