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章 水转连机磨1_续南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欢喜,随在队中的难民看着四周,亦是眼中充满好奇憧憬。

  灵璧县难民詹妙娘有些心惊的下了船,就慌忙扶着担架,两个青壮难民抬着,上面有大难不死,昏迷几天,于两日前才苏醒过来的邻居贞淑娴。

  她随众人上了大堤,看着堤下的碎石路,眼中就有诧异欢喜。

  果然如杨大人说的,她们将会被安置的地方,很不错呢。

  想到这里,她摸了摸肚子,那里有她与她夫君李万良的孩子,她会在这边好好生活下去,将孩子养大。

  ……

  当日杨河等归庄,庄民无不沸腾欢喜。

  大军再次大捷归来,还缴获丰富,众人皆是自豪。

  虽离家一段时间,但这边仍然井井有条,各项发展,有条不紊。

  除值守的人,杨河放了队兵们五天假,他们立时急不可耐的回去了,特别立功与赏赐丰厚者,更是迫不及待想回去向家人邻居吹嘘自己的大功劳。

  他们放假归来后,新安庄也会开启新一轮的招募扩兵行动。

  同时杨河还祭拜了阵亡的将士,新安庄东面有东山,阵亡的队兵,都安葬在东山之下。然后旁边建了庙宇,虽此时未有官府的祭拜仪式,但每次战后,杨河等人都会来此祭拜。

  每逢节日,这边也香火鼎盛,是庄民们心中的神圣之地。

  甚至战马战死后,一样都会有牌位供奉。

  留守的齐友信,严德政禀报事宜,家中弟弟妹妹欢喜不说,因前几日黄管事去睢宁祝贺大捷,提到有一批代募的技师随商货前来,让杨河高兴。回到庄内后,他很快就接见了这批前来新安庄的外地工匠们。

  人数有三十人,内十五个铁匠,都有不错的技艺,张出恭等人考核过他们,最少都有中级技工的手艺。

  又有一个铜匠,在府城曾有作坊,在临街面摆一张工具桌,后沦落为村匠,专门挑一个“铜匠担子”,流动于乡野民间中,他前来新安庄,吃饭的家伙也带来。

  杨河看过他的工具担,不由惊讶,因为后世小时候,他就看过这种担子,没想到几百年都不变。

  却是个肩挑担子,前面一头为柜头,放下可作为工作台,后面一头则是风箱、小炉子和燃料。然后担架上挂满修补用的铜片,挑担走动时,架上的铜片“唤头”就相互撞击,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杨河曾对他们印象很深,因为铜匠行俗不吆喝、不敲牌,只靠架上的铜片声音招徕生意,那声音还颇为悦耳,让人一听难忘。

  又有一个金银匠,也曾在府城开有银匠店,铺子规模曾经很大,一度要改为银楼,不知什么原因迅速衰落下来,最后远离家乡谋生。

  杨河见了他的手艺,制作金银首饰很不错,特别搞的火印戳号有一手。

  最后都是冶坊的工人,擅长铸浇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