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六三章 贞观十二年总结报告_贞观逍遥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松赞干布当即就像李道宗表示,往后吐蕃的所有赞普,

  都需要大唐来“册封”,也是赤裸裸的向大唐示好了。

  贞观十二年里,李泰和李承乾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就连陈宇也搞不懂李泰在想什么,总之李泰时不时就会去东宫,和太子李承乾相聚,而李承乾也似乎对这个弟弟亲热了不少,反倒是李治,自从他去了承庆殿独自居住后,就甚少再与李泰等人接触,陈宇去看过他几回,武顺和王氏如今都在李治身边服侍,小李治年纪尚小,还不曾懂得人事,但对武顺倒是颇为依赖,和王氏则格格不入。

  王珪这老头儿身体也不太行了,自从王惜云嫁入陈家后,王珪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按照历史来说,王珪会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病逝,只不过陈宇还没有熟读历史到这个程度,当下只觉得王珪可能是时日无多了。

  李二陛下开办的蒙学也初见成效,第一批入学的孩童已然是学了不少字,读了些圣贤书,不说能出口成章,起码看看官府的公告应该是没问题了,李二很是开心,又吩咐在洛阳和太原也开办蒙学。

  至于两处图书馆,世家捐来的书册原本有限,随着学子的翻阅,甚至还有些心术不正的学子,把图书馆的书籍偷走,导致李二陛下不得不再次向世家征集了一次,这次的效果可远不如上次,总算最后抠抠搜搜的凑了一千册,再次投放到图书馆中,陈宇则被李二吩咐,加派右骁卫的府兵,严加看管这些书册,避免偷盗书籍的事情再次发生。

  在贞观十二年里发展最快的,倒是年前才发售的贞观钞,随着长安洛阳和太原的银行开业,李二趁胜追击,在成都、扬州、金陵等地,又开设了七家银行,大力的推广贞观钞,这一切都建立在靖海都护府源源不断的输送银子的基础上。

  刚开始百姓大多还是不相信的,但总有些胆子大的,尝过了纸币的便捷后,做起生意来就再也不用考虑铜钱的运输问题和安全性了。

  大唐的若干大城市,已经渐渐的接受了贞观钞的存在,就连逢年过节的红包,都已经开始有大户人家用贞观钞代替铜钱了。

  但是倭国的舒明天皇就没这么乐观了,自从山阴城被大唐占了以后,表面上说是租借,其实和割据也差不多了,李二不断的派兵进驻山阴城,甚至还用水泥修建了城墙,现在的山阴城可谓是固若金汤,别说倭人了,哪怕是让陈宇带着榴弹也不一定能炸的开。

  苏我虾夷也被倭国所诟病,纷纷传言都是他的软弱无能,才让大唐有机可乘,现在不光是流求一带,倭国失去了控制权,就连九州岛,也被大唐的势力渐渐侵袭,李二把百济的难民分拨了一批过去,用于修建基础工程,这种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舒明天皇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