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五九章 纸币 一_贞观逍遥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值很低,主要用来支付小额交易,如果用作大额贸易和长途贩运商业的支付手段,不便于随身携带。

  而且唐代中期以后,藩镇割据,运输钱货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正如唐朝诗人刘驾在《贾客词》中所描述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数量巨大、体积超重的铜钱缺点显现,使用携带方便的“飞钱”成为迫切需要。为解决货币远程流通的困难,唐代商人从日常商品交换过程中,基于彼此之间的信用,发明了一种新型汇兑办法。

  第三,应对钱荒。唐代因为商品交换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铜钱的使用大为普遍,使铜钱相对短缺。建中元年杨炎实行两税法,规定以钱纳税,对铜钱的需求骤然加大,进一步加深了铜钱短缺问题的严重程度。此外,加上富商大贾大量蓄钱、民间销毁铜钱牟利、自然损耗等因素,最终导致从唐中后期开始,钱币供不应求,市面上铜钱极其匮乏,出现了钱重物轻的情况,这就是后世

  所称的“钱荒”现象。“钱荒”的出现破坏了正常的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唐德宗贞元时期为解决“钱荒”问题,政府下令严禁销铸铜钱,禁止现钱出境。而禁止现钱出境,自然又导致商品贸易往来不够通畅,因此政府又被迫恢复现钱往来。

  贞元二十年大唐官府下令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在货币短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保持各地流通领域的货币总量,一方面又要保障正常的商业交易,为此,朝廷采取了种种解决办法,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在此背景下,飞钱应运而生。这既可以避免大批货币的出境,又可以把货币的流通量掌握在政府手中,同时还能使商业贩运正常地进行。

  第四,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唐代造纸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品种空前增多造纸坊遍布全国各地,如“巨鹿郡南和县城北有纸坊,长垣悉曝纸”。

  唐中期印刷业渐渐兴盛,私人已有印刷刻印书籍出卖以求利,如文宗太和九年十二月,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唐文宗下令禁止民间私印日历。他说,“剑南两川及准南道,皆以版印历日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这说明市场上已有印制日历出售,而且当时日历的印刷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已成为种经常性的行为。

  造纸业与印刷业的发达,从而使飞钱的出现和大量使用成为可能。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富商们出行不必携带大量的现钱,凭借所持的凭证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支取现钱,寓意钱无足而行、无翅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