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直达天听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发了不到三天,又有一个东胜左卫同样叫做黄汉的试千户立下了夺取遵化城的第一大功劳,被刘之纶写在请求封赏的武将第一位。

  梁廷栋跟郑国昌是老交情,他立刻带着几个遵化来报功的骑兵找好友核实。

  郑国昌只知道黄汉送他到达京师就回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一无所知。

  但是他通过盘问刘之纶派来的人后,确认是走在回家路上的黄汉加入了刘之纶的队伍,并且在黄汉的提议下全军奔袭遵化取得大胜。

  郑国昌了解到前因后果后老怀大慰,那段佳话以后还有谁敢质疑?他慧眼识珠已经是板上钉钉,圣天子也会褒奖啊!

  于是乎他跟好友大谈了足一个时辰,连黄汉父子的家世以及体貌特征都讲得明明白白,并且请好友多多提携后生晚辈。

  所以梁廷栋应该是大明朝堂上为数不多熟知黄汉父子的大臣。

  皇帝开口询问,梁廷栋的回答当然得体又有料。

  他把遵化之战的形势描述得入木三分,把黄汉被刘之纶看上竭力邀请他带着铁甲家丁加入队伍的故事讲得如同刘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崇祯很满意这位新官上任的兵部尚书,趁着心情好,好好夸奖了梁廷栋几句。

  遵化大捷来得太及时,大明朝廷急需一个胜利振奋人心,在皇帝的暗示下,在兵部的推动下,京师城内街谈巷议都是遵化大捷。

  梁廷栋为了更加具备说服力,居然把一千多建奴首级摆放在兵部大堂门前示众,效果好得出奇,京师的老百姓如同赶庙会般涌向兵部衙门前大街,亲眼看到了一颗颗首级的升斗小民大呼痛快。

  朝廷邸报也浓墨重彩描述了这空前的大胜,还旗帜鲜明指出得此大胜的关键所在是圣天子慧眼识英才,破格提拔刘之纶真的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决定。

  接下来大明开始时来运转,后金军围攻抚宁县城几天居然铩羽而归,坚守抚宁不失的援兵营就是刚刚立下攻取遵化首功的黄汉所在部队,由此可见这一支队伍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强军劲旅啊!

  于是乎,历史上坚守抚宁立功的参将黄维正没有如历史般被忽略,他的援兵营直接升级为奇兵营,他终于得到提拔升一级,由从二品参将变成了正二品副将也就是现代人理解的副总兵。

  明朝的军制很奇怪,武将之间基本上没有隶属关系。

  九边的营兵高级将领包括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所直辖的兵马,即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其实貌似官职最大的总兵官根本指挥不动除了归自己直辖的正兵营以外的其他营伍。

  而且大明一营的人马不是以主将官衔来决定人数,正兵营、奇兵营、援兵营和游兵营的足额人马数量大多数都在三千至五千上下。

  根本不是现代人理解的一个军肯定不会少于两个师,一个师怎么着也得有三个以上的团……

  建奴入寇京师,赶到的总兵官和副将、参将、游击恐怕不会少于几十,可是指挥调度反而都是文官在进行,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搞法有可能是朝廷对武人的戒心极重的缘故,防微杜渐,总兵官只是名义上可以节制副将、参将、游击等等下级武将。

  ————

  新书盼支持,弱弱的问一句书友们,要一些推荐票可否?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