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2章 联姻(下)_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来长安,明日让他登门问问怀仁,可能在花落之前成诗。”

  “稚圭要来长安了?”那妇人好奇问:“大兄也来吗?”

  杨氏摇头道:“夫君无暇,二郎欲在长安落脚,有意备明年科考。”

  不远处的长孙氏瞥了眼过去,没想到崔信妻子张氏却愿意为朱氏解围……也是,李善对其嫡亲的侄儿张文瓘有救命之恩。

  十余天前,自前隋时期就致仕的山东名士崔信启程入关,抵达长安,被圣人李渊任命为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品行不算高,却是中书省极为重要的关键位置,非才学过人、品行高洁者不能当之……事实上,这个官职之后一直是踏上宰相的必经之路。

  再聊了一阵后,宴席散了,三三两两的告辞离去,杨氏拉着朱氏小声说着什么,突然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娘子移步过来,行礼道:“拜见舅母,拜见朱娘子。”

  杨氏犹豫了下才笑着介绍道:“这是崔家大房小娘子,排行十二。”

  崔小娘子小脸红扑扑的,偷眼打量着朱氏。

  完全不知道内情的朱氏面带笑容,也在打量着这小姑娘,貌美而端庄,少金银首饰,声如百灵,清脆悦耳。

  “山东平定,多赖李郎君。”崔小娘子低声道:“入长安十日,又闻李郎君诗才。”

  “过奖了。”朱氏有些自豪……虽然她到现在也不知道儿子为什么突然有了诗才,但她能肯定,不是马周、凌敬代笔。

  “今日桃花绽放,如此盛况,若能成诗……”

  “若真成诗,舅母必然告知。”杨氏笑了笑,指着那边,“你母亲还在等你呢。”

  杨氏是个明白人,事实上最早有这个念头的张文瓘是她的儿子……如今看来,崔小娘子倒是动了心,难道在清河见过?

  崔小娘子再次行礼,后退几步才转身离去……完全以后辈的礼节,这也说得过去,毕竟杨氏是她的舅母。

  朱氏糊里糊涂的回了家,第一时间将李善叫来问个究竟,在场的还有朱玮和凌敬。

  李善忍不住问:“母亲,今日那么多小娘子,你看哪位小娘子最不顺眼?”

  “都是名门贵女!”朱氏一瞪眼,“倒是最后那位崔小娘子,端庄有礼……”

  “嘿嘿,是崔信独女。”凌敬一听就知道是谁了,瞥了眼懒洋洋的李善,“没想到楼阁船板遥遥一望,倒是有这等缘分。”

  李善嗤笑道:“别说笑话了,自那日某再崔信面前斩崔帛首级,一直到离开清河,再未见过崔信。”

  朱氏听得心急,训斥了几句,凌敬详细解释了一遍。

  朱氏和朱玮听闻清河崔氏一度有意嫁女,都有些兴奋……这个时代,成功的标志有很多,但能娶五姓七家女,绝对是成功的标志。

  但接下来听说因为李善斩杀崔帛而罢……朱氏那张脸都有点扭曲了。

  李善和凌敬对视了眼,他们俩都是心里有数的,崔信当日试探隐隐有意,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中了李善本人,而是看重了李善身后的秦王李世民。

  毕竟当时身边是李道玄、田留安、齐善行、张玄素,全都是秦王一脉,但随后李善斩杀崔帛,等于是帮了魏征一个大忙,帮魏征背了个黑锅……也等于是帮东宫太子解了围。

  再之后李善以科举入仕……并没有像崔信想象中那样投入秦王府。

  在这种情况下,崔信还有可能将李善列在名单上吗?

  李善忍不住在心里想,崔信入朝,会选择秦王吗?

  这时候,朱氏一拍桌子,“勿以推敲拖延,快!”

  凌敬似笑非笑,“怀仁,今日令堂之命,总不能只两句残诗吧?”

  崔小娘子开口要诗……李善想起离开清河时候,岸边小楼上的身影,不由开口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说完,李善就后悔了。

  凌敬轻叹道:“倒是贴切的很。”

  李善嘴唇抖了抖,他才想起来了,好像这首诗就是出自清河崔氏。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