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三章没有皇帝会怎样?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月良秋,站在成都府的城墙上能够一眼看到城外成都平原上的金色稻田。

  得益于李冰父子,整个四川也只有蜀中这片平原适合耕种,川东一带多山,川西一带多水,大巴山与蜀水河组成了巴山蜀水,也使得整个蜀中只能靠中部的成都平原耕种。

  因此也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蜀中为何相对富庶?因为地形,因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需要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

  于是乎成都平原的人们辛勤劳作,而川东与川西的百姓多擅经商。

  蜀中的丝绸谓之蜀锦,乃天下一等一的绸缎,蜀中的百姓打井出盐,川盐贩运天下,至于茶叶,木材更是数不胜数。

  巴山蜀水虽造就了蜀中艰苦的地理环境,但同样也为蜀中百姓提供了屏障,易守难攻的地形,使得蜀中数次免于战火。

  就连老赵家都因为蜀中的地势险要,而选择抽走这里的财富,想要通过贫穷政策来限制蜀中发展维护统治,但接过却是逼得蜀中蜀中创新出交子来代替不断贬值的铁钱,以解决铜钱不足的钱荒。

  蜀中百姓就是这样,看似在一片世外桃源之中,可奋斗起来的动力连巴山蜀水也挡不住。

  但就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却要受到大宋不断的压榨,梓州知州何郯算是与河西接触比较早的官员,他曾说过:“择守来颁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

  大宋对蜀中乃至整个川陕四路采用了不同其他州府路的特殊化政策,而祸根是当年就已经埋下的。

  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后,蜀中仍有七万蜀军,大宋相较于在别的小朝廷直接发放钱财,农具,良种后解散军队不同,而是让这七万蜀军发兵赴阙,前往东京城服役。

  这种简单粗暴的诏令最终引发了蜀军的暴乱,蜀军集体反宋,推举全师雄为统帅,企图一鼓作气将宋兵赶出蜀地。

  但那时的大宋兵锋正盛,大将王全斌镇压叛乱之后,屠杀降俘就算了,甚至有两万蜀军并未参与叛乱,他又担心这些后蜀军人会响应这次叛乱,下令部下将其全部屠杀。

  两万无辜军人,背后有多少的家庭?再加上那些在叛乱中被杀的蜀军,几乎大半个蜀中都对大宋恨之入骨。

  但这还不是大宋针对蜀中特殊统治的全部,蜀中地形好,物产丰富,于是大宋为了防止出现割据,终宋一朝禁止蜀人任本地官,并且宗室出官从政于外方,惟不许入蜀。

  这种区别对待放在谁身上都让人不爽,但国家政策一般不会影响升斗小民,真正让蜀中百姓“破防”的是赋税不均,刑法不明,吏暴于上,民怨于下!

  蜀中百姓勤劳,但不代表他们逆来顺受,蜀中百姓善良但并不代表他们可以任人欺辱。

  所以川陕四路也是大宋起义最多的地方,大大小小起义不下几十次,虽然规模有大有小,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