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九十七章:硅,完美半导体_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是锈迹斑斑。

  第一栋建筑,是产品的组装和封装车间。

  林岭东扫了一圈儿就没兴趣了,这间工厂,连光刻机都没有,其领导人赫里尼克,最早是搞电子管的,主攻军事通信设备,国防,雷达,导航,大功率真空电子管搞得不错,员工最顶峰时,达到了700多人,也曾有过辉煌,可自从80年代苏联倒下之后,电子管没落,就逐渐垮丝。

  前几年,才向晶体管转型,投资300万美元,在电子产业园投产新厂,新建了无尘车间,搞来40台单晶炉,开发各种半导体器件。

  可技术贼拉胯。

  林岭东问了一下,他自己都算门外汉了,可对方更加门外汉。

  只能做模拟电路,诸如定时器,温控芯片,电相控制,滤波芯片,扫频芯片等等,手绘电路图,产品也局限于功放机,洗衣机,电视机配套,这都是他以前的设备直接拉过来,又旧又破,工业自动化都谈不上了,因为他们连单片机都不会。

  这就是个典型的,转型失败的产业。

  做电子产业,人才,极其重要。

  人才的重要性无比重要。

  一个关键性的人才,技术核心,远见卓识的领导,才是企业的生命力。

  1987年,中国深圳,一个43岁的国企高管,由于工作中的决策失误导致公司损失200万,作为当仁不让的背锅侠,这个倒霉的中年男人被公司裁掉。

  面对人生需要推倒重头再来的巨大打击,这个男人并没有就此落魄,而是筹集了两万块,在深圳一间出租屋内,创建了一家以代理港岛公司生产的交换机为主业的公司。

  这家公司,就叫华为。

  而同样是1987年,一个55岁的中国台湾老男人,作为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的第三号实权人物,由于对公司发展方向不满又无力改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本该准备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龄,辞去高薪工作。

  毅然决然,回到台湾白手起家。

  在年过半百的年龄,开始着手创建一家属于自己的半导体企业。

  这家企业名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为台积电。

  到了2000年,同样是一个52岁的老男人,因被台积电打垮出走上海,创办另一家高精半导体企业,这家企业就是“中芯国际”。

  这行业,不限年龄,不限营销,不限局势,不限资金。

  只重技术!

  技术决定一切!

  莫杜尔电子的领导,就是个典型的门外汉,被逼转型,一个做分立元器件和电路板的,硬着头皮往芯片转行,结果资金不够,只把前端产业链,晶圆制造厂和无尘车间建了起来。

  后端产业链,光刻机,蚀刻机,等离子注入,封装设备,完全没跟上,这几大件核心设备购买下来,哪怕是5微米的技术,也得上千万美金投入。

  本想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