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五章:你是不是侮辱我?_国际倒爷,从海上贸易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浅。

  而且雷厉风行。

  仅仅是第二年,又搞了家烧塑厂,PET聚酯塑料回收。

  简单来说,就是烧瓶子。

  将饮料瓶,矿泉水瓶,农药瓶子之类,破碎,切割,清洗,造粒,从事塑料颗粒的回收产业。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产业,废品的回收利用,可是七大热门行业之一,贯穿了好几个时代,利润惊人。

  从小瓶1分,到小瓶1毛,也不知养活多少就业人口,在马路上捡还不够,每年的垃圾都需要大量的海外进口,来填补材料不足的尴尬处境。

  就像达拉维有句话,在达拉维,没有任何一片塑料会被浪费,每一张纸都可以找到买家。

  整个达拉维贫民窟,就是几十座超大型的垃圾山,普遍十几层楼那么高,几十个足球场那么大,数十万达利特依靠分拣垃圾生活,仅靠双手整理,将种种废弃物筛选出来。

  这是最为廉价的原材料。

  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代价。

  印度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曾经答应这一条件,替西方国家处理洋垃圾,不要钱,你只管派船去拉回来就行了,白送。

  很遗憾。

  某地,也是如此!

  就日常的生活垃圾,也需要大量处理。

  华夏的饮料产业发展较早,位列40多个轻工项目的重点之一,像健力宝,旭日升,北冰洋,八王寺这些饮料品牌,都是十亿级的年销售,消费力也极其旺盛。

  而瓶子的回收,不过两分钱一个,一整套的闭环利润,能普遍达到300%以上。

  白云山,李坑填埋场,阿叔公砸下百万巨资,居然搞了个废品收购站,这种破烂差事,顺理成章,当然是三房负责了。

  伟中的老父亲,就是站长。

  整天在垃圾山里刨饭吃,虽然不用自己动手去做,可每天忍受恶臭,是人呆的么?

  连废品站都抢?

  此时牙齿都咬紧了。

  橡胶厂是谁做起来的?

  这是林岭东一手一脚搞起来的。

  说是他的心血都不为过。

  而他每一次做起来一个产业,就会被大房的人抢走一个产业,真他妈抢习惯了?

  宗祠的第一间工厂,是靠做女装起家的,改开受惠的第一大行业,当属纺织行业,在广東开展三来一补,承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帮海外代工,把技术学会了,就自己搞生产。

  短短几年,就搞得如火如荼。

  新塘的牛仔,白马的裤子,中山的针织,佛山的童装,普宁的睡衣,東莞的毛织,花都的包包鞋子,还有沙河的飞机货,二八货,老十三行批发市场,还有中八路童装商圈,石井三元里尾货商圈,当时的广東供应了沿海半数以上的内销份额,外贸更是片布难求。

  火得一塌糊涂。

  就拿虎门来说,目前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女装出口基地。

  这种劳动力密集的产业,是最适合宗祠发展的,阿叔公拉起几百号人搞工厂,是大岭山最大的一家,没有品牌,谁火仿谁,谁火贴谁。

  家族的小辈成长起来之后,就负责专跑销售,成功也需要自己的努力。

  大房二房,像林允瀚这些,霸占着广東市场,简直不劳而获,有的是求购商找上门来。

  三房就没这么好过了。

  林岭东一怒之下,86年,他才18岁的年龄,带着几个三房小辈,就带了几百块钱,跑去开辟深圳市场,刚开始那叫一个苦啊,结果运气也好得不行,他们坚持下来了,恰好遇到深圳的蓬勃发展,出口份额大增,赶上了时代红利。

  他们搞了两年,搞得有声有色,是他们一手一脚把深圳做起来的,把中兴服装做进了国贸大厦。

  可后来呢?

  大房的人眼红了,给他带了顶高帽子,说他有能力,让阿叔公把他调了回来,又负责橡胶工厂。

  深圳市场他不在,没多久就被大房抢走。

  橡胶工厂这边,林岭东也是气运加身,做了两年,又搞了起来。

  结果呢?

  大房又给带高帽,港岛建立冷链运输,缺人打理,又把他吊去港岛主持工作,短短两年又让他做了起来。

  在港岛,就遇到shelly了。

  上一世,他入赘港岛之后,广東的产业被抢了个一干二净。

  他做一个抢一个。

  连一个废品收购站都不放过?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