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八章 文明碰撞_苟出一个盛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拓令,还需要给力的盟友。

  吴哥国、三佛齐自然是重中之重。

  三佛齐掌握海疆,吴哥国在大唐侧后。

  都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

  与他们关系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好在两国一向也与大唐友善。

  两国一直向大唐朝贡。

  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两国在经济上非常依仗大唐,国内所用钱币,全是大唐的开元通宝,而佛教也将三国联系起来,有了共同的话题。

  自高宗咸亨二年起,大唐的高僧多次赴三佛齐取经。

  吴哥国处在上升期,国内和谐,正在向西面素可泰地区扩张。

  谷/span所以需要北面与东面的安稳。

  双方有共同的地缘安全需要,这也是摩耶利王子朝贡的真实目的。

  而三佛齐则有些不妙,王师范汇总来的消息称其受到三面夹击。

  西面受到南天竺注辇国海上力量的侵袭,东面宿敌爪哇人再度崛起,北面素可泰人不敌吴哥人,转头向南,侵占马六甲海峡北岸的土地。

  外患常常生出内忧。

  在大食商人的挑动下,国内部族又爆发内乱。

  当然,三佛齐作为南洋最大的国家,占据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虽处在下滑状态,但还没到亡国之时。

  历史上先被注辇攻破首都,后被爪哇人、素可泰人持续进攻,大食法扩大,才完全灭亡。

  很明显,大唐在南洋最主要的敌人是爪哇人。

  他们正处于野蛮生长时期,侵占勃泥南部,进攻三佛齐,威胁航道,劫掠过往商船。

  这个时代,南洋的咽喉之地依然在满剌伽海峡,亦既后世之马六甲海峡。

  注辇人、爪哇人都是冲着此地而来。

  而这块土地对华夏的重要不言而喻。

  李晔没兴趣侵占三佛齐。

  但满剌伽海峡必须在大唐的注视之下。

  这是一切的前提。

  对大唐而言,选择很多。

  勃泥人、爪哇人、吴哥人都可以是扶植的对象。

  大唐可以联合他们一同分食三佛齐。

  而三佛齐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李晔其实是带着善意的。

  当然,也要看三佛齐上不上道。

  朱雀军、白虎军都在成长当中,五年之内,必定会成为南洋上决定性的力量。

  配之以占城、吕宋的地缘优势,即便南洋所有国家联合起来,也不是大唐的对手。

  不过李晔不希望走到那一步,因为一旦开战,投入实在太大了。

  有可能影响国运。

  而且西面的动静也越来越大。

  当初不知所踪的述律平与萧阿古只,被萨图克收留。

  由此也可见萨克图的野心。

  除此之外,萨曼人在征服东南面萨法尔王朝之后,目光逐渐望向葱岭之东的于阗。

  据来往的商贾线报,萨曼人在撒马尔罕聚集了六万重兵。

  而萨克图亦与之配合,从八剌沙衮调集两万骑兵翻过天山进入疏勒。

  于阗国主李圣天已经预感到局势不妙,向大唐求援。

  刘鄩也八百里加急,送来奏表,言西域形势已经不可解,到了必须一战的时候。

  大唐在整个西域的兵力,包括西州、庭州、龟兹,一共也才三万的兵力。

  这么多年,能维持如此广大的区域,已经不错了。

  形势已然明朗化,进入全盛的萨曼明显对西域更感兴趣。

  而萨克图反复横跳,也渐渐暴露其野心。

  尽管血缘上,喀喇汗应该更亲近大唐。

  大食法的介入,在本来就细若游丝的联系上再砍一刀。

  这个时代,你不去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欺负上门。

  于阗形同大唐的西大门,一旦被萨曼、喀喇汗联手攻破,西域就去了一大半。

  向南可攻吐蕃,向东可下龟兹、西州、瓜沙。

  丝绸之路,也会完全落入外族之手。

  两个文明的正面碰撞,近在眼前。

  南洋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大唐不完全收复西域,始终算不上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