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5章 狡辩_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一夜也不可能到达,若说黄贲抄袭杨帆也说不过去。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当李泰把时间差这样的疑问提了出来。

  陈学礼无奈地感叹道:“殿下,这也正是老夫想不通的地方,难道不同的两人能够做出一样的诗词。”

  “恰好此次进京,除了想增长增长见识,也是想一探究竟,这事实在太奇怪了!”

  知道在陈学礼这里得不到答案,李泰转头对着黄贲问道:“你作的词比杨帆足足晚了七个时辰左右,为何你会说杨帆抄袭伱的词?”

  “本王问你,如果这首词你早已经作出来,为何在之前从未流传出来?”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李泰曾反复拜读。

  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寓意与情感,也曾使他动容不已。

  如此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名篇,一旦问世,必然争相传颂。

  如同杨帆做出此篇之后的情形,短短时间内,便传遍关中,家喻户晓。

  甚至孔颖达给出了极高的赞誉。

  可黄贲却说此词是他所作,为何在他作出之后,却不曾传播开来?

  更何况,这家伙比杨帆作出来的时间还要晚,有什么资格说杨帆抄袭。

  黄贲显然是早有准备,马上变得无比委屈,一脸苦闷的说道:“殿下,这首词是我在一次酒醉之后偶然作出,之后便束之高阁,从未示于人前。”

  “秋夕诗会,草民又喝多了,所以拿出来比较晚,这个……他们两人可以做证,因为这首词是谢兄和王兄帮我取来的。”

  与此同时,坐在黄贲一旁的两名年轻人也赶紧站起身来说道:“黄兄说的不错,当时黄兄喝的烂醉,但为了参加诗词比赛,才让我们去他的府上帮忙取来的,这足以说明,这首词黄兄早已写出来!”

  见江南一行人处处维护黄贲,李承乾再也忍不住了!

  这事看似是杨帆与黄贲的纠葛,其实也代表着南北之争。

  诗词一道,关中一带偏向于诗,而江南一带偏好于词。

  如今杨帆好不容易做出一首好词,却被冤枉为抄袭,关中的人怎么能忍?

  在事情未有定论之前,关中这些人当然也不想弱了气势。

  在听了分析以后,李承乾插话问出了关键的问题:“黄公子你远在江南,杨帆身处关中,你们两人又从未接触过,你说杨帆是抄袭你的词,那他从何处得来你束之于高阁的诗?”

  能当这么多年的太子,李承乾一言便问出了关键所在。

  风马不相及的两个人,杨帆怎么知道你有这么一首好词。

  杨帆是人不是神,他又没有千里眼?

  听到这话,黄贲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做答。

  本来还以为安排的天衣无缝,只要有陈学礼这个大儒帮忙作证,大家一定会相信他说的话。

  毕竟,据他所知,杨帆的风评并不好。

  不管是魏王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