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尘埃落定_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世民不由得仔细权衡他的话。

  若是换了另外一个人,即使直接扼杀掉也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大唐的年轻才俊多的是,即使毁了一个也不觉得什么。

  但是这件事牵扯到杨帆,让李世民有些为难。

  不说那日进斗金的大唐商会,不提那亩产五六十石的瑞祥,单单只是这次出征吐蕃,李二陛下就绝对不容许按照长孙无忌的想法这么做。

  理由很简单,以几千兵卒大破吐蕃几万大军,而且是两次正面迎击,这种战绩即使是李靖也从来没有做到过。

  在马上取得天下的李二陛下当然深刻的知晓几万铁骑的冲击威力有多么恐怖。

  在奏折中写的清消楚楚、明明白白,杨帆能带领几千人硬杠吐蕃几万铁骑,还能大获全胜,就是依仗轰天雷的应用。

  虽然不知道轰天雷是什么,也不知威力如何,但从战场的描述来看,这绝对是克制骑兵的最有力武器。

  自己若想成就千古一帝的霸业,在有生之年把高句丽纳入大唐版图,绝对还要依仗杨帆。

  把他给弄下去,简直就是自废武功,李世民还没有昏聩到那种地步。

  更主要的是,李世民了解杨帆的性格,如果真惹毛了这小子,他才不管你是不是皇帝。

  因为这小子重亲情而轻尊卑,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想用女儿锁住杨帆的原因。

  想到这儿,李世民摆手说道:“对于杨帆违抗军令一事,今日暂时搁置,诸位爱卿先议一议侯君集之罪,到底要不要撤职押解回京?”

  “陛下,忠义侯犯了如此大罪,怎能不先行处置?”长孙无忌有些愕然,气急败坏的说道。

  李二陛下的刻意偏袒,让长孙无忌有些不能接受,如此明着驳回自己的建议,这是少有之事。

  即便杨帆有大功,可是功不掩过!

  况且,自己并非要将杨帆置于死地,只是想要给他按个抗命不遵的罪名,打压一番,不让这小子窜得太快。

  以李二陛下的英明,绝对不会看不出来。

  既然李二陛下能看出自己的用意,如今却还如此维护杨帆,显然,李二陛下是真有心扶持杨帆更进一步!

  顿时,长孙无忌心里一个激灵,突然感到一股浓浓的危机感,觉得李二陛下还有更深层的意思。

  难道……李二陛下想用这个年轻人来制衡世家不成?

  但即使杨帆属于千年不出的奇才,面对庞大的世家力量,也不过是螳臂挡车罢了。

  长孙无忌越想越远,不过却越焦虑不安。

  见长孙无忌有些陷入魔怔,高士廉接过李二陛下的话说道:“虽然侯君集作为行军大总管,立下了大功,但功是功,过是过,纵兵抢掠影响恶劣,与土匪何异,老臣赞同英国公的意见,应当押解回京,交由大理寺审理,按律法办事,不能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给咱们大唐的军队抹黑。”

  高士廉作为长孙无垢的舅父,沾亲带故的,自然不想长孙无忌再惹李二陛下不快,赶紧回到正题。

  只是有些想不通,一向智计高绝的长孙无忌怎么会看不出李二陛下的想法,没看到李靖等人都没有在此事上纠缠?

  长孙无忌倒是逐渐冷静了下来,努力争取道:“侯君集虽然有过,然其毕竟是朝廷重臣,又有大功在身,如若押解回京,非是对待功臣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长孙无忌说得有理有据,李二陛下有些犹豫了,只能求助似的望了房玄龄一眼,希望这位善于谋略的臣子能给自己一些建议。

  房玄龄知道不说话不行了,沉吟一会儿,缓缓说道:“赏功罚过,乃是明君之道,侯君集虽然有大功于社稷,但其在吐蕃所犯之罪并不能抹杀,功过不相抵,交由大理寺查清事实就行,只要不用大刑即可。”

  见众臣的意思大同小异,李二陛下微微颌首,此事也就算定了下来。

  商议完对侯君集的处置,李二陛下又将刚刚那份奏折拿在手上,对着众人笑道:

  “这是刚刚八百里加急来的奏报,奏折中说,忠义侯杨帆带领几十名亲卫进行斩首行动,不仅斩杀了禄东赞父子首级,并且救回了吴王李恪,吐蕃几万大军土崩瓦解,纷纷溃逃,忠义侯建议在吐蕃设立西南都护府,众卿以为如何?”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