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_定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经验都无法胜任。而且殿下如今身为国之储君,更应该放眼天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臣曾经是殿下的身边人,若是进入这个所谓的军机处,无私便也有私了,这对殿下的将来,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以权所见,殿下若是选拔这种人,最好从翰林院与六部中,进士及第的官员之中选拔。在人选之中,尽可能的要多方面选拔。既要选择一些年轻精干的人,也要选一批做过地方官的了。权记得,去年山西平叛,殿下曾经为傅远山,选择了一批新科进士跟着去山西历练。”

  “殿下,可以考虑从那批进士之中选拔一批,在从翰林院和六部选出一批人来。人数也不用太多,十几个便足以。殿下,这些人在精不在多。至于臣,无论是三省六部都不合适。殿下若是想要将臣留在京中,有两个有司最适合臣。一个是通政司,另外一个则是大理寺。”

  “臣非进士及第出身,最多也就算是举人选官。进入各级官员,几乎清一色都是进士出身的翰林院与六部,恐怕都要遭受到排挤。以臣的性子,恐怕也受不得那个气。到时候,殿下若是处置他们,因为臣一个人如此大动干戈。即不值得,同时对殿下的名声也有很大影响。

  “可不处置,臣在他们排挤之下,就算勉强站住脚。估计也是坐冷板凳,无法为殿下效力。同样,进入地位更高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结果只能更差不会更好。最为关键的是开国已经百余年,虽说朝廷并没有规定什么定制,三省六部的官员必须要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担任。”

  “但百余年下来,却是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朝廷如今从上到下,都已经理所当然认为三省六部的官员,必须要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殿下如今刚刚坐上储君之位,甚至可以说在朝堂之上,远还未到大局奠定。若是贸然打破这个惯例,恐怕会引起这天下官员群起反对。”

  “所以,无论是翰林院,还是三省六部乃至御史台,这样的进士及第官员密集的有司。臣去都不合适,甚至只能对殿下起到反作用。至于剩下的九寺,大部分本身就是没有什么具体事务,甚至有些压根就是冷衙门。臣倒不是怕坐冷板凳,就是担心去了那些衙门帮不上殿下。”

  “通政司位置重要,但若是帝王勤政的话,权柄却不重,并不引人注意。但有一个好处,那就可以随时与殿下相见。殿下有什么需要,只要打一个招呼便可。大理寺与刑部共同掌握刑名,但与刑部相比,属于权柄重而位不高的衙门。最为关键是,这两个衙门可以举人选官。”

  “也是京城诸有司之中,少有的可以举人选官的衙门。毕竟这两个衙门,远非是三省六部那样权重衙门。殿下将臣安插在这两个衙门之中,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