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1章 徐达让叶大人名震朝野,朱元璋_大明第一贪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就变成了淮西勋贵的公敌。

  东宫书房之内,

  只有讲明白利弊关系,才能够说服徐达!

  但也因此,这封信直接就让‘雁门知县叶青’六个字,烙印在了徐达的心里。

  叶青上奏的八百里加急军奏,被送到了中书省。

  朱标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这名锦衣卫信使,真就是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了过来,为的就是早日把信件亲手交到太子殿下的手里。

  胡惟庸听后拱手道:“殿下,魏国公这一年以来,也一心兵事,为的就是一雪前耻。”

  “雁门知县叶青叶大人知草民与魏国公相识,便托草民书信一封,献上北伐战策,以下诸言,皆为叶大人口述,草民书写。”

  “爹也有信送给你徐叔,你徐叔一定会在次日早朝谏言,不论朝中大臣如何,你一定要配合你徐叔,让此提议,成为此次北伐的战略国策!”

  “叶青,”

  叶青要他们第二天一早就搬到他家客房去住,还要为他们量身订造甲胄。

  “乃儿不花带领五万先锋大军先行开拔?”

  其实主要还是叶青并不知道郭瑞就是朱元璋,所以直接把这封提议献策的信,写成了‘论文’。

  传国玉玺四个字的分量,在朱元璋这里很大,在朱标这里也很大。

  只不过他的具体用途,在二人的心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胡惟庸听后只觉得莫名其妙,但也对太监说的这句悄悄话,好奇到了极点。

  朱标接过信件之后,还是没有立即打开,只是立马问道:“陛下何时回来?”

  到底说了一句什么样的悄悄话,才让太子殿下收回旨意,硬要把十万火急的事情,拖到明天早朝再说?

  不仅如此,还直接对他这个宰相下了逐客令?

  可即便他再怎么好奇,还得按太子殿下的逐客令行事。

  胡惟庸走后,朱标这才召见了风尘仆仆的锦衣卫信使。

  这封由叶青口述,由‘郭瑞’郭老爷代笔的信,比起朱元璋给朱标的信,就要长得多了。

  叶青的这份正式军报奏折,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太子朱标的手里。

  第二天一早,朱元璋夫妇和毛骧等人,全部搬到了叶青豪宅的客房楼。

  “如果真如你所说,吞了他三十万大军,还找到了传国玉玺,你将立下不世奇功!”

  甚至连没有他爹消息的答案,都不能告诉胡惟庸,谁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臣相信,魏国公这一次不仅可以一雪前耻,还能大捷而归!”

  因为给朱标的信是老子命令儿子,只要让儿子明白是怎么个事情就行。

  而中书右相胡惟庸,则规规矩矩的站在下方,等待太子殿下的旨意。

  “不论失败多少次,他都可以召集兵马,重头再来,还能让那些人都信服他。”

  也就在太监懂事的从外面关门之时,锦衣卫信使这才从怀里拿出信件道:“殿下,这是陛下亲笔信。”

  四天后的下午,

  “雁门知县叶青提议,你徐叔带领大军不直接支援雁门,从开平卫出关,以达到绕后包抄,聚歼敌军于城下的目的。”

  再者说了,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真的没必要再贪什么功劳,他明天早朝一定会让‘叶青’二字,响彻朝野上下!

  也就在此刻,

  已经送完军情急奏的信使,又敲开了魏国公府的门,并亲手把‘郭瑞’的亲笔信,交到了徐达的手里。

  “要想把‘不知者不罪’这句话,用在这件事情上,那就必须用传国玉玺来换!”

  “他用他的方式,让你的建议成为此次的北伐战略,可你却用强抓壮丁的方式来回报他,这显然不合理。”

  其实徐达这么做也有自己的原因!

  “不仅如此,现在还能让我皇帝老哥,帮你写信给我,推荐你的战略战策?”

  但这封信却实际上是叶青这个区区七品知县,越级给早已名满天下的魏国公徐达提议献策的信,不讲明白因为所以是不行的。

  胡惟庸第一个站出来,奏报了雁门县的军情急奏。

  紧接着,徐达也抱着玉笏站了出来。

  “臣徐达,有本要奏!”

  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求月票,谢谢!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