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0章 五铢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0章五铢

  “此物应略加改善,增加标点符号,使读书之人不必将精力花在断句解意中!”李跃至今都不习惯这时代的书籍。

  通篇下来,字挨着字,全靠自己解义。

  汉魏至今,只有句读。

  也就是语意已完之处略加停顿,真正的句号出现,要等到宋朝。

  “何谓标点符号?”常炜不解。

  李跃在纸上给《春秋》加了标点: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后面又画上问号、感叹号、冒号等,稍加说明,常炜便明白过来,“的确能加快理解,有此物,日后寒门庶族子弟,不必如此辛苦!”

  很多时候,断句断好了,通篇的意思就清晰明朗起来。

  甚至都不需要先生讲解,这对花不起钱请先生的寒门子弟是大大好事。

  “臣立即令天工院重新做一份!”常炜是传统士人,自然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李跃寻思着弄个活版印刷,但转念一想,没有必要,这年头的典籍也就那么多,活字印刷目前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反而加大的工艺,不易推广。

  凡是能推广的,都是简单、好用的东西。

  李跃望着第三个木盘,不知道这里面放着什么。

  火药?

  指南针?

  春秋时代就有“硝石出陇道”的记载。

  魏晋五石散大行其道,推动了炼丹术的发展,集大成者当属葛洪,隐居罗浮山朱明洞,求仙炼丹,将道门与儒家结合,从而让道门脱离了原始巫蛊阶段,后创作《抱朴子内篇》,成了道门典藏。

  不过火药这东西威力没那么大,更不是万能的。

  制作、保存、运输都是大难题,想要应用在战场上,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走。

  常炜掀开第三个木盘,却是两枚钱币,一枚金光灿烂,乃金五铢,一枚青中泛黄,是铜五铢。

  汉末董卓天才般的推出小钱后,立即摧毁了两汉几百年打造的五铢钱信用,东汉王朝也被他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以至于后来接班的魏蜀吴三国都因钱币而烦劳,曹魏以物换物,吴蜀都弄直百钱、直五百、直千钱掠夺民间财富。

  华夏经济严重退化,民生越发疾苦。

  天地万物背后运行的基本逻辑其实都是钱。

  打仗要钱,衣食住行都是钱,国家运作也要靠钱。

  石虎杀人放火挖坟、残害百姓、掠夺民脂民膏是一把好手,但经济上基本就是白痴。

  重建五铢钱体系,就显得异常迫切。

  这玩意儿比火药更重要。

  “此乃山阳铁坊铸造的新钱,含铜六成,铅二成,其他杂质二成,一枚金钱换一百铜钱。”常炜将木盘放在案几上。

  李跃拿起两枚试了试,跟后世硬币比起来,自然差了不少,没有花纹,就一个孔,两个字。

  不过钱作为流通之物,不能做的太精美,成色更不能太足,不然就会被人收藏,劣币驱逐良币。

  一百枚铜钱兑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