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8章 科举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8章科举

  王猛年纪其实跟李跃差不多。

  收拾一番,换上新衣,人也就顺眼多了。

  长相算不上俊朗,却有北方汉人常有的坚毅、魁伟。

  李跃赏他一座宅邸,他推辞不受,封他为梁王左长史,还是推辞,“无功不受禄,殿下一向用功必赏,有过必罚,此为治国之本也,不可轻废,闻科举将近,在下愿一试高下。”

  他这么自信,李跃也就不说什么了。

  每日公事处理完,必寻他谈论天下大事,古今趣闻。

  王猛博学多才,旁征博引,往往一针见血,让李跃受用颇多。

  不过整天与王猛待在一起,也引起了其他势力的忌惮,暗中打探之人不少。

  李跃不得不增加校事,日夜保护他的安全。

  一整个冬天就这么过去了。

  开年之后,梁国上上下下又忙碌起来。

  将士游猎训练,百姓伺候自家的土地,奴隶们修建各郡道路,月姬继续铺建医舍。

  向官府领生育补贴粮食的人越来越多。

  李跃巡视邺城,经常能听见此起彼伏的婴儿啼哭声。

  而啼哭声也让人心中感到踏实。

  科举的消息去年立秋就放出去了,年底各地便有不少人赶来邺城。

  第一次科举,其他地方的人处于观望之中,天下大乱,道路不通,遍地贼寇,消息传播的也慢。

  人才最多的地区无疑是江东,但江东的名士们看不上北国。

  李跃看一眼科举的名单,八百七十五人,四成是崔、刘、卢、郑等大姓,四成是边、鲍、臧、辛等豪强,剩下两成才是寒门和尚武堂子弟,真正的庶族少之又少。

  这年代能读书识字的,绝不是普通人。

  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书籍,终日劳碌,填饱肚子都难,哪有时间去读书?

  士族豪强们不反对科举,也是这个原因。

  科举分三目,明经、明算、策论。

  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东汉初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

  北国沦落胡尘四十余载,茹毛饮血,先贤典籍自然有一定进步意义。

  而这时代的儒学还未被阉割,非但不腐朽,还比较生猛。

  两汉三国,凿通西域,上马砍人下马治民的都是儒生。

  一代大儒卢植提兵平定黄巾之乱,诸葛武侯、司马懿、陆逊都熟读经典,只不过到了魏晋,风向就变了,转为玄学,谈虚论玄,务虚而不务实,沉迷享乐,奢侈糜烂,以从军为耻。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数学名列其中。

  李跃个人认为,数学是一切科学的起点,魏晋时代不仅医学有长足发展,数学上也有独到之处。

  魏晋鼎革之际,算学大家刘徽已经整理出古典数学理论体系,推崇逻辑推理。

  李跃个人觉得华夏不缺形而上的东西,独缺实事求是的精神。

  加入明算,总比玄学之类的要靠谱的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