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二十八章 探查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送一批学生去美国留学,选在这个地方,亦有继承之意。”黄飞鸿问道:“听闻现在最强之国家在欧洲,英吉利国、法兰西国等,为什么不去那里?”现在很多人的观点里,世界上最强的还是日不落帝国,

  “带英”。美国独居美洲,还处在闷声发大财的阶段,着力于工业方面。

  等它在军事、世界纷争崭露头角要在一战以后,那时候几个响亮耳光也初步打醒了大半个欧洲。

  李谕解释说:“欧洲的教育当然非常强,科研也很强,不过现在美国教育科研环境并不差,并且在外语方面只学英语也有助于精简课程。至于欧洲,太分散,强的国家太多,如果让学生再花时间去学习法语、德语就有点过于侵占时间。”刘永福说:“帝师说的有道理,我以前和法国人打过仗,他们说话就和英国人不一样。”黄飞鸿恍然:“原来还有这一层考量。”李谕笑道:“这些是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因为出钱的基金会来自美国。”谢煜希对此地同样比较满意,不过确实有点小,明显不能发挥作用。

  按照他们的预期,在每个城市的学校都要超过一百亩,有足够的地才行。

  按照之前在天津的估算,受限于难以建造高楼,一百亩地,即6万多平方米,在保证生源的前提下,每年才能招纳100到200名学生。

  看似地方不小,体育场就占去一万多平方,中小学加起来就算是九年的话,那么也将达到一两千人的规模。

  教学、食堂、科研楼、图书馆、办公楼、住宿楼等等都要占据很大地段。

  这时候的学校很多都是采取寄宿制,房屋如果按照一层来建,的确已经达到上限。

  除非今后慢慢再进行升级改造,等国内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更好的掌握才能进行更合理的多层高校舍建造。

  李谕在上海选择杨斯盛和顾兰洲等人也是有了考量,得尽快让他们在技术上成长起来。

  总之就是利用有限的手段尽可能让配套产业都有进步。只不过到时候如何让杨斯盛和顾兰洲的建筑生意打入广州可能会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虽然一时不知道如何解决,李谕现在倒是不太担心,因为即便是杨斯盛、顾兰洲等上海营造商人无法打破地头蛇垄断进入广州市场,那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

  这样也比再从头找一家营造厂要效率高一些。毕竟李谕本人不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能让杨斯盛、顾兰洲他们尽快掌握钢筋混凝土建筑技巧都有一定尝试的成分。

  有些东西得靠他们自己领悟,所有事情都让李谕去解决不现实。况且从上次的接触看,李谕感觉杨斯盛和顾兰洲他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可以的,好歹是能在要求苛刻的上海租界建筑市场站稳脚感。

  广州现在开发的地段大都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