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七章 常延龄出山_定鼎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栋又看向常延龄道:“常将军,你也想一想。弘光元年的时候,如果将军能一直任职朝廷。而手里又掌握一支劲旅,那么当初弘光帝会不会在被田雄等人,挟持着去投降满清?”

  朱由栋见常延龄陷入了思考,又道:“当初,朝廷为抗清议论纷纷的时候,史可法去守扬州。如果能有精通军务的将领跟随,那满清能不能迅速的攻破了扬州?从而导致了江北防线被破,满清大军兵临城下?”

  常延龄道:“这能怪我们吗?那是当时朝堂之上,群臣争吵不断。关于朝廷是否联虏剿寇,朝廷根本就不能定夺。我就算是有兵在手,又能怎样?朝廷如此摇摆不定,根本就没有主事之人站出来。就算有劲旅在手,不能定出明确的方案,恐怕也于事无补。”

  朱由栋打断道:“常将军你错了,朝廷争吵是朝廷的事,那是朝中大臣们的事情。将军身为武将,该做什么?难道不该考虑的是,有敌来犯,自己该如何御敌吗?不管来的是寇,是贼,还是虏。只要敢犯我国土,必杀之,只要敢掳我臣民,必诛之。这才是一个将军,该去考虑的事情。”

  汪士荣顿时精神一振道:“殿下说的有理,好一个必杀之,必诛之。如果天下将领都是时刻的如此准备,又何愁天下不平,何愁天下有敌来犯。”胡星卿看了朱由栋一眼,道:“殿下这样说,岂不是让将领独自决断,难道不会让将领拥兵自重吗?”

  朱由栋道:“我了防止将领用兵自重,我们连外族都可以不防吗?自宋朝一来,朝廷就不但的削减武将地位。为的就是提防武将拥兵自重。可结果呢?北宋有靖康之耻,南宋最后崖山亡国。”

  朱由栋若有所思道:“我大明以驱逐暴元,重塑中华立国。太祖成祖都立足文臣治国,然后五军都督府练兵和统兵。兵部调令,勋臣出战。但是经过宣宗以后,所有兵事尽归文臣,武将再无拥兵自重之嫌。可国朝的战事也就一落千丈,再无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朱由栋心痛的道:“蒙古犯边,几次跃马京师。后来辽东满洲鞑虏叛乱,大明更是束手无策。为了平辽,越平越糟,最后平道北京城下。甚至让满洲人入关,丢掉了大明的江山。这就是提防的结果?”

  胡星卿道:“殿下的话有些偏颇了,如果放任这些将领领兵。自甲申之变以后,各地将领,军镇。几乎无人听从朝廷调令了。这难道不能说明武将领兵之害吗?”朱由栋道:“我今天不是来讨论武将领兵之害的,我想说的武将领兵之责。”

  常延龄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武将领兵是为保家国。就算朝廷军令没出,但是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践踏大明的子民,任意在朝廷的土地上为非作歹。”林壮道:“对,如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