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17章 英法的妥协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伦敦,白厅。

  持续不断的桌面敲击声让人感觉心烦意乱,这很好地体现了此时约翰·罗素的心境,他不知道英国的情报部门是做什么吃的。

  这么多年维也纳的快速通讯网络居然还没建成,此时巴黎的消息可以在一天之内送到伦敦。

  要知道以此时奥地利和德意志邦联铁路的密集程度,从维也纳坐火车到鹿特丹,再坐船到伦敦也用不了五天。

  而大英帝国的情报机构却足足用了五天,这让约翰·罗素不得不开始怀疑其专业性。

  然而这就是这位新首相不专业了,情报传递都先要审批的光是两次审核就要两天时间,再加上路上换车等船,三天已经很快的了。

  不过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英国对奥地利这个对手的重视度依然不够,对于老对手则要在意得多。

  就好比情报传递的方式,维也纳到伦敦的情报要层层审核,即便是奥地利出兵瑞士这种重要情报也要按流程先确认。

  但来自巴黎的消息可以走战时机制,只做初步确认直接绕过那些复杂的审核确认流程,先将情报送到首相办公室。

  还有一件事情让约翰·罗素很郁闷,那就是明明两周之前还很胶着,怎么突然之间战争就结束了,都开始分起了赃了?

  德意志邦联又是什么鬼?这不该是奥地利和法国的问题吗?怎么突然变成奥地利、德意志邦联、撒丁三方联手对抗法国了?

  帕麦斯顿对于自己的剧本被人篡改很是恼火,但不管怎么说法国和奥地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约翰·罗素却很不满,但是法国此时明显弱于三方联盟,而且路易·菲利普也不是一个非常果敢的人,难道英国要给法国人当马前卒?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帕麦斯顿的建议是:

  “我们应该派人去维也纳感谢诸国对于欧洲和平作出的努力。这样可以减少日后我们外交的阻力。”

  约翰·罗素白了一眼自己的外交部长,他很难想象世界上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而且这个人就坐在自己身边。

  不过这确实符合此时英国的外交战略,毕竟俄国才是英国最大的敌人,其次是法国,至于整天泡在亚得里亚海的奥地利目前还没法入英国人的眼。

  说到所谓的德意志邦联他就想笑,这种数十个国家组成的联盟真有战斗力就怪了。

  至于瑞士的盟友?不好意思,我大英帝国只和胜利者做朋友。

  相比之下路易·菲利普做出同意维也纳协议这一举动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实际上法国并不缺少敢战之士和主战派。

  拿破仑分子就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们迫切想要重掌权力,而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

  但是此时法国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国内外战争的持续消耗让兵力捉襟见肘。

  而且路易·菲利普为首的奥尔良派也不想看到军人掌权,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