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微服(五)_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生活习惯,相比之下在徐峻那个时空里的那些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却满嘴跑洋文的家伙实在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量的中国人被北洋政府作为战地劳工输送到了法国战场上,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得到了法国政府与人民的肯定。

  战争结束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留在了这片流淌过同胞鲜血的土地上,他们在此工作劳动,结婚生子,与那些老移民一起,在法国闯出了一片属于中国人的天地。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那段短暂的和平时期,更是成了中国向欧洲移民的高峰期。

  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大量中国沿海地区居民漂洋过海到欧洲发展,其中以浙江与福建人为多。

  他们大多选择了移民政策相对宽松而且中国人已经有所根基的法国,倚*自己掌握的各种技能,他们很快就融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不少人还获得了国内无法企及的成功,因为这里没有什么自称大帅督军委员长之类的家伙三天两头上来盘剥他们。

  而法国在当时也成为中国留学生海外求学的首选目的地,大量的中国学生通过当时的法华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来到法国。

  他们倚*勤工俭学在法国学习生活,吸收着当时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甚至包括政治思想,他们梦想着倚*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落后封闭的情况。

  他们是当时中国年轻一代中最优秀的人才。可悲的是,这些学生回国之后却发现自己学到的那些宝贵知识根本就无用武之地。

  其中不少人最后只能在各种大学里教学维持生计,也有一些人被在华的外资企业或者民族资本家所雇佣,不过这也和他们所学的知识无关,对方需要的只是他们的外语才能。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施展他们的抱负的机会,但是却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理念带进了中国,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为已经闭塞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充入了清新的空气。

  当时的中国步伐缓慢但是却是真实的前进着,可是,就是这种缓慢的前进也被日本侵略军用枪炮打断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令华人咬牙不已。

  而周老板就是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带着自己的家人从浙江逃难到广东,随后从香港坐海轮来到法国的。

  就像前面交待过的那样,周云的创业原本一切都很顺利,德福楼的生意非常红火,几乎成为这条饮食街上的头牌饭店。

  可是这一切都随着那家日本饭店的出现而改变了。

  就在半年前,德福楼对面突然出现了一家日本餐馆。一开始周云虽然非常厌恶日本人,但是还是秉承着中国人的传统商业道德,开门做生意各做各人的,不惹没必要的麻烦。

  可是令他没有料到的是,他不去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