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4章 准备_原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能用来搓成绳索使用,可见坚韧程度。

  同时不能浪费稻草,所以收割时要从底端来上一刀,一跟稻草比较细,当播种时一个坑可不止一颗谷子,生长出来是一堆堆的,成年人单手抓不过来。

  去年有熊氏就种植了几十亩,劳动力多,收割后就近晾晒,方便简单。

  今年就比较麻烦了,为此至少准备一千把收割用具,他也正在为此发愁,工欲善必先利其器,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苏阳并非事到临头才考虑这些,在这之前已经让人研制,最后确定使用一种特别改良过的陶器,弯曲带齿,虽然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进行收割,但是相比其它东西,效率绝对大大提高。

  关键成本低,可以轻易烧制出来,另外在收割时随身备几根竹刀,遇到一些难隔断的,就上竹刀。

  竹刀其实非常锋利,不是用质地坚硬的楠竹,而是选用竹竿比较大,竹纤不厚容易破裂那种,选外面的竹片外加一点里面的竹白,把边锋削薄,要非常薄那种,能轻易割裂皮肤。

  只是竹刀不耐用,且必须用新鲜的竹子,一旦水分流失,就不锋利了。不过可以提前把竹刀削好,然后泡在水中,可保锋利程度。

  原始时期很多事都只能用原始的办法去解决,哪怕是他作为现代人,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提升整个文明程度。

  解决了收割工具,还有运输,目前能用的,也只有箩筐与背篓,孩童老人以及体弱者用背篓,壮男就用大号箩筐。

  他倒是想把秸秆与谷子分离,奈何设想一下,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无论是脚踏式的打谷机,又或是滚筒式的脱谷机,都非常难。

  前者的结构复杂,用青铜难以浇灌出来,即便能做到,耗费时间也太多,一台打谷机,每天只能打下千斤谷左右,他不可能打造几十上百台,青铜都不够用。

  后者相对简单,但是那样一来,就把秸秆废掉,滚出来就是废草了。

  所以说,不是他想不到更简单的方法,而是做不到,悲剧。

  回到笨办法,动用全族一起运输,到时候连石灰场也会停掉,四千多人一起加入进来。好在可以分成两步走,先收割稻城,再来收割有熊氏,光照气候不一样,两边稻谷成熟日期会相差几天,正好两边兼顾,合理分配。

  他速度规划好收割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而后就去了窑场那边,龙窑已在修建。

  苏阳花了好几天来指导完成收尾,这只是一个小型龙窑,有着之前多次建窑的经验,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等龙窑差不多搞定,就等着选个好日子试烧,那边第一批石灰坝子开始铺设。

  只见把石灰河沙,以及一些小石子混合在一起,用耒耜调拌均匀,接着便火速装进半开口的簸箕中,用挑的方法运到铺上位置,然后给倒出来。

  跟着便有人开始进行抹平,过程就是如此简单,人倒退着往后面抹,若想使其夜间干燥快,不沾露水,以及防止雨天,可以等到半干时在上面盖上一些稻草,最后干燥后拿掉稻草就行了。

  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出状况,好在有苏阳盯着,到了傍晚时,看着成果,感觉相当不错。

  没急着继续铺上,一边继续准备材料,等过了两天,他试验石灰地面的硬度以及耐用度,也还行,只是经不住大力破坏。

  现在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未完待续。)

  (原始崛起)

  请收藏:https://m.yushufan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